方劑組成解釋
黑鶴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其能瀉火解毒,清熱利咽,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消腫止痛: 大青鹽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癰疽瘡瘍、無名腫毒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
黑鶴散中加入大青鹽,旨在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黑鶴散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血餘炭是動物血經炭化後的藥材,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黑鶴散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出血等。血餘炭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與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止痛止癢:血餘炭還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作用。黑鶴散中也常配伍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材,如丹參、赤芍等,共同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功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
黑鶴散中使用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積化滯:皁莢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其具有消積化滯、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積食停滯、脘腹脹滿、大便祕結等症狀。黑鶴散主治小兒疳積,而皁莢可有效消解積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
- 驅蟲止癢:皁莢具有一定的驅蟲作用,可用於治療蟲積腹痛、皮膚瘙癢等症狀。黑鶴散中加入皁莢,可輔助驅除寄生蟲,緩解因蟲積導致的瘙癢不適,進一步提升療效。
總而言之,黑鶴散中使用皁莢,主要利用其消積化滯和驅蟲止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小兒疳積的目的。
黑鶴散中包含地骨皮,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地骨皮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虛火,並可涼血止血。黑鶴散為治血熱妄行、血虛發熱、吐血衄血等症的常用方,地骨皮可配合其他藥物,有效清熱涼血,止血消腫,達到治療目的。
黑鶴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黑鶴散主治風熱感冒,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咽痛等,荊芥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宣肺止咳:荊芥氣味芳香,能宣肺通竅,止咳化痰。黑鶴散中常與其他止咳化痰藥物配伍,如杏仁、甘草等,共同發揮止咳平喘的功效。
綜上所述,荊芥在黑鶴散中發揮疏散風熱、宣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熱感冒引發的咳嗽、咽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鶴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牙齦腫痛,宣露有血」,即牙齦發炎腫痛、出血,甚至牙根外露(類似現代牙周病症狀)。其核心功效為「牢牙」(鞏固牙齒)、「烏髭鬢」(黑潤鬍鬚與鬢髮),顯示此方兼顧治療與美容雙重目的,透過清潔口腔、消炎止血,同時改善齒牙色澤。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青鹽(4兩)
- 性味鹹寒,入腎經,傳統用於「消毒涼血,固齒明目」。
- 推測作用:
- 抗菌消炎:鹽分滲透壓可抑制口腔細菌,緩解牙齦腫痛。
- 摩擦清潔:細研後作為研磨劑,清除牙垢。
- 引藥入腎: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鹽能引藥效入腎以固齒。
血余(1分,即人髮炭)
- 性味苦溫,煅炭後具止血、化瘀之效。
- 推測作用:
- 收斂止血:炭化後加強吸附,針對牙齦出血。
- 輕度防腐:炭化物可吸附口腔腐敗物質。
皂莢(5分)
- 性味辛溫,具刺激性與去污力。
- 推測作用:
- 清潔去垢:皂苷成分分解牙面沉積物。
- 消炎散腫:辛散特性或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地骨皮(1分)
- 性味甘寒,清虛熱、涼血。
- 推測作用:
- 降火涼血:緩解牙齦紅腫熱痛(虛火上炎)。
- 抑制菌群:現代研究顯示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荊芥(30束,去梗)
- 性味辛溫,祛風解表、止血。
- 推測作用:
- 發表散邪:中醫認為牙齦腫痛或與風熱外邪有關,荊芥可疏散風熱。
- 輔助止血:其炭化物亦能增強止血效果。
三、治療原理綜論
- 煅製增效:諸藥煅炭後,形成微細顆粒,增強吸附與研磨作用,同時炭化物止血效果更顯著。
- 標本兼治:
- 治標:青鹽、皂莢直接清潔口腔;血余炭、荊芥快速止血。
- 治本:地骨皮清腎經虛熱,青鹽引藥入腎,從根本調理「齒搖血溢」之腎虛火旺病機。
- 局部與整體:外用擦齒同時,藥物微量溶解於唾液,可能經黏膜吸收,發揮系統性調節(如涼血、滋腎)。
四、方劑特色
- 「煅煙青為度」:高溫炭化後,藥物毒性降低(如皂莢刺激性減弱),保留有效成分。
- 「鹽泥固濟」:密閉煅燒避免藥效散失,類似現代無氧炭化技術。
- 美容附加價值:青鹽烏髮、血余養髮,契合古代「齒髮同源」觀念。
此方體現中醫「簡便驗廉」特色,結合清潔、止血、消炎於一體,符合口腔局部治療與整體調和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青鹽4兩,血余1分,皂莢5分,地骨皮1分,荊芥30束(去梗)。
牢牙,烏髭鬢。
上入瓦罐子內,鹽泥固濟,用炭火煅煙青為度,放冷出藥細研。
每用半錢,揩齒,良久,溫水漱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鶴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青鹽4兩,血餘1分,皂莢5分,地骨皮1分,荊芥30束(去梗)。 主治:牢牙,烏髭鬢。主治:牙斷腫痛,宣露有血。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