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雞蛋飲中包含雞蛋,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營養價值: 雞蛋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卵磷脂等營養成分,有助於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提升體質。尤其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者,雞蛋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二、藥性作用: 雞蛋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一些因體虛或陰虛所導致的疾病,雞蛋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雞蛋還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緩解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
雞蛋飲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芒硝性寒,味鹹,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功效,可針對因熱毒蘊結於腸胃導致的便祕、腹脹、口渴等症狀,與雞蛋的滋陰潤燥功效相輔相成,達到清熱通便的效果。
- 引藥下行:芒硝入肝、腎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向下運行,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並加強通便作用,有效解決腸道積滯的問題。
因此,芒硝的加入有助於提升雞蛋飲的清熱瀉火和通便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雞蛋飲》為古代外用癰疽方劑,其傳統主治與用藥邏輯可析論如下:
一、傳統功效主治溯源
古籍載其主治「腸癰、發背、臟毒、魚口」,皆屬中醫「陽證瘡瘍」範疇:
- 發背:指癰疽生於脊背,多因火毒蘊結,氣血壅滯而成。《外科正宗》強調「癰疽未潰,宜攻毒透膿」
- 腸癰:類似今之闌尾膿瘍,《金匱要略》以大黃牡丹湯治之,可見瀉熱破瘀為要法
- 臟毒、魚口:多屬下焦濕熱夾瘀,瘡形堅硬腫痛者
此類證候共見「紅腫熱痛、未成膿」之特徵,符合方後註「皮色不變者勿服」之辨證關鍵,即專攻熱毒熾盛、氣血壅滯之陽證。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雖簡而暗合「瀉熱解毒、軟堅散結」之法:
芒消(芒硝):
- 《神農本草經》謂「主五臟積熱,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
- 性寒味鹹苦,瀉下通腑力峻,能使熱毒從二便而解,兼軟堅消腫
- 現代研究證實其硫酸鈉成分可擴張局部血管,促進炎症吸收
雞蛋:
- 《本草綱目》載「卵白微寒,療瘡瘍目赤」
- 並非單純賦形劑:卵白甘寒潤燥,可緩芒硝峻烈之性;蒸後成膏狀外敷,傳統用於瘡癰初起(如《太平聖惠方》以蛋清調黃柏末塗發背)
- 含溶菌酶等成分,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
酒送服:
- 酒性辛熱,能行藥勢、通血脈,《千金方》治癰疽多佐酒以增強藥力
- 與寒涼藥配伍,反佐以防冰伏邪毒
三、配伍機巧
此方體現「通腑瀉熱以消癰」的治療思路:
- 芒硝瀉火解毒為君,直折火毒;雞蛋為臣,既協同清熱,又防芒硝傷正
- 蒸製法使藥性緩釋,酒引經報使,共成「瀉中寓補、峻藥緩攻」之劑
- 適用於癰疽初起未潰時,藉通泄之力使毒邪外散,符合《內經》「其下者引而竭之」原則
此方與《醫宗金鑑》「內消散」(白及、貝母、穿山甲等)相比,更側重熱毒內結實證,非單純消散之劑。
傳統服藥法
雞蛋1個,芒消2錢。
將雞蛋傾入碗內攪勻,入芒消蒸服,用好酒送下。初起3天之內照服1方,即行消散。如毒勢旺者,接連3服,無不盡消。
皮色不變者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雞蛋飲, 出處:《驗方新編》卷十一。 組成:雞蛋1個,芒消2錢。 主治:腸癰、發背、臟毒、魚口等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