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茶散

兒茶散

ER CH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科類編》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2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心經 28%
胃經 21%
肺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兒茶散中添加硼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止癢: 硼砂性寒,味甘鹹,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有效抑制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兒茶、黃柏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燥濕、止癢消腫的效果。
  2. 收斂生肌: 硼砂亦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皮膚損傷的癒合,對於濕疹、皮膚糜爛等病症具有輔助治療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加速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兒茶散的組成中包含孩兒茶,主要是因為孩兒茶具有以下兩項特性,使其成為治療相關病症的關鍵藥材:

  1. 清熱解毒:孩兒茶性寒,味苦,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止痢的功效。這對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例如腹瀉、痢疾、口瘡等,具有明顯的療效。
  2. 收斂止血:孩兒茶還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例如腸道出血、鼻出血等。

因此,孩兒茶在兒茶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清熱解毒和收斂止血的功效,共同作用於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兒茶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兒茶散」主治「麻疹聲啞無音者」。麻疹為外感疫毒(麻疹病毒)所致,毒邪蘊肺、上攻咽喉,導致咽喉腫痛、聲門瘀阻,進而聲音嘶啞甚或無音。此方以局部外用(吹患處)直接作用於咽喉,針對熱毒壅滯、氣血瘀阻之病機,旨在清熱解毒、消腫開音。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兒茶

  • 性味歸經:苦澀微寒,入肺經。
  • 作用分析
    • 清熱解毒:兒茶具收斂清熱之效,能解咽喉熱毒,減輕黏膜充血腫脹。
    • 生肌斂瘡:其澀性可促進黏膜修復,對於麻疹後期咽喉潰爛、聲門損傷有斂瘡生肌之效。
    • 活血散瘀:能緩解熱毒壅滯導致的氣血瘀阻,改善聲門水腫。

2. 佐藥:冰片

  • 性味歸經:辛香苦微寒,入心脾肺經。
  • 作用分析
    • 開竅醒神:冰片芳香走竄,能透達聲門閉塞,通利咽喉氣機,對「聲啞無音」有即時宣通之效。
    • 清熱止痛:其寒涼之性輔助兒茶清熱,且局部外用可緩解咽喉灼痛。
    • 協同增效:冰片能引藥透入黏膜深層,增強兒茶的藥效發揮。

3. 配伍邏輯

  • 清解與宣通並行:兒茶長於清解熱毒、收斂修復,冰片擅宣散透竅,兩者一收一散,共奏清熱消腫、開音利咽之效。
  • 外用直達病所:「吹患處」之法使藥力直達咽喉,針對局部熱毒瘀結的病理狀態,快速緩解聲門水腫及黏膜損傷。

三、延伸推論

此方雖簡,但體現中醫「外治局部實證」的思維:

  • 對於風熱或熱毒壅盛所致的急性咽喉炎、聲帶水腫(非僅限麻疹),理論上亦有應用空間。
  • 若兼陰虛或虛火上炎之聲啞(如久病傷陰),單用此方恐過於收斂,需配伍滋陰降火之品。

此方注重「急則治標」,以局部緩解為先,後續仍需根據整體病機調理。

傳統服藥法


兒茶適量,冰片少許。
兒茶為細末,加冰片少許。
吹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蕁麻疹麻疹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兒茶散, 出處:《痘科類編》卷三。 組成:硼砂2錢,孩兒茶5錢。 主治:麻疹聲啞無音者。

兒茶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組成:兒茶適量,冰片少許。 主治:牙根腫,極痛,微赤有白泡,舌尖粉碎者。

兒茶散,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四。 組成:銅綠(煅紅,放地上冷定;又煅,又冷定;乳細)、兒茶各等分。 主治:下疳疰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