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葉洗方
BAI YE X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18%
肺經 18%
腎經 9%
脾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柏葉洗方中包含側柏葉,主要源於其藥性與功效: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側柏葉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熱毒瘡瘍、濕疹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收斂止癢,消炎止痛:柏葉洗方多用於皮膚病的治療,側柏葉的收斂止癢、消炎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皮膚炎症、瘙癢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側柏葉是柏葉洗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柏葉洗方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增強解表散寒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效。與柏葉搭配,能更有效地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 協調藥性: 柏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作用。而紫蘇葉性溫,可以中和柏葉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胃,同時也能促進藥性更好地發揮。
柏葉洗方中加入沙苑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沙苑子味甘、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之效。柏葉洗方常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而沙苑子可輔助清熱利濕,加速病竈消退。
- 滋陰補腎,固澀止瀉: 沙苑子亦有滋陰補腎、固澀止瀉之效。柏葉洗方若用於治療溼熱下注所致的陰虛濕熱之症,沙苑子可以滋陰補腎,緩解濕熱下注的症狀,改善病患的體質。
因此,沙苑子在柏葉洗方中起到清熱利溼、消腫止痛,以及滋陰補腎、固澀止瀉的功效,使方劑更有效地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柏葉洗方」
側柏葉
- 性味:溫、苦、澀
- 歸經:肝、肺、腎經
- 功效: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
- 應用: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皮炎、濕疹、牛皮癬、銀屑病、乾癬。
紫蘇葉
- 性味:溫、辛
- 歸經:肺、脾經
- 功效: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 應用:感冒、咳嗽、氣喘、嘔吐、腹瀉、腹痛、經痛、頭痛、牙痛、皮膚瘙癢等。
沙苑子
- 性味:甘、平
- 歸經:肺、腎經
- 功效: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 應用:氣虛、遺精、早洩、尿頻、盜汗、腰膝痠痛、耳鳴、眩暈等。
主治功效
- 牛皮癬(白疕風):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會出現紅色、發癢的斑塊,並覆蓋著銀白色的鱗片。
- 魚鱗癬(蛇皮癬):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皮膚病,會導致皮膚乾燥、粗糙和鱗片狀。
- 其他皮膚乾燥脫屑類皮膚病:包括濕疹、牛皮癬、銀屑病和乾癬。這些皮膚病都會導致皮膚乾燥、脫屑和發癢。
總結
中藥方劑「柏葉洗方」是一種傳統的中醫藥方,具有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牛皮癬、魚鱗癬和其他皮膚乾燥脫屑類皮膚病。
傳統服藥法
側柏葉4兩,蘇葉4兩,蒺藜秧8兩。
清熱、潤膚、止癢。
共為粉末。
裝紗布袋內,用水5-6斤,煮沸30分鐘,去滓浸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柏葉洗方,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側柏葉4兩,蘇葉4兩,蒺藜秧8兩。 主治:清熱、潤膚、止癢。主治:牛皮癬(白疕風),魚鱗癬(蛇皮癬)及其他皮膚乾燥脫屑類皮膚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