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露散

百草露散

BAI CAO L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脾經 21%
胃經 14%
肺經 14%
腎經 7%
大腸經 7%
心經 7%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草露散方中加入石灰,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增強藥效: 石灰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止癢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多種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
  2. 改變藥性: 石灰加入後,可改變方劑的性味,使其更易於吸收,並提高藥效的發揮。

總而言之,石灰的加入,並非單純的填充劑,而是基於其藥理作用和配伍原則,起到增強藥效和改變藥性的作用,使百草露散的療效更加顯著。

馬齒莧在百草露散中,主要發揮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性寒涼,味甘酸,入心、肝、大腸經,能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例如皮膚感染、咽喉腫痛等。同時,馬齒莧還具有止血作用,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例如鼻出血、痔瘡出血等,也具有一定的療效。因此,馬齒莧的加入,能有效增強百草露散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百草露散方劑中包含韭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 韭菜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溫陽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陽虛體質,或因寒邪入侵導致的陽氣不足、腰膝酸軟、肢體冰冷等症狀,韭菜可以起到溫補陽氣的作用。
  2. 行氣活血: 韭菜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韭菜可以起到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百草露散方劑中加入韭菜,旨在通過其溫陽助陽、行氣活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百草露散方劑中包含百草霜,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百草霜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發熱、口渴、咽痛、瘡瘍等。
  2. 燥濕止癢: 百草霜還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濕瘡等皮膚病。

百草霜的加入,可以增強百草露散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等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草露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金瘡」,即金屬利器造成的開放性創傷,其核心功效為「止血」。古代戰場或日常勞動中,刀刃所傷易導致出血不止,此方外用以快速斂傷止血,符合中醫「急則治標」的原則,針對外傷血溢之證,直接作用於局部創面。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石灰(君藥)

  • 性味功效:辛溫有毒,具強烈燥濕、收斂、腐蝕之性。
  • 治療原理:古法常用石灰處理外傷,其高鹼性可促使蛋白質凝固,快速封閉小血管,形成物理性止血屏障;另能乾燥傷口,抑制濕腐。然其刺激性強,需配伍他藥緩和。

2. 刺薊(小薊)(臣藥)

  • 性味功效:甘涼,歸心肝經,涼血止血、散瘀解毒。
  • 治療原理:針對金瘡熱毒與血熱妄行,涼血止血兼消腫,抑制局部炎症反應,與石灰之溫性相制衡。

3. 馬齒莧(佐藥)

  • 性味功效:酸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治療原理:增強刺薊清熱之功,其黏液質可潤護創面,緩解石灰燥烈之性,並預防熱毒蘊結。

4. (佐藥)

  • 性味功效:辛溫,散瘀活血、止血。
  • 治療原理:辛散之力助通局部氣血,避免石灰過收致瘀;其止血作用與散瘀並行,符合「止血不留瘀」思路。

5. 百草霜(使藥)

  • 性味功效:辛溫,收斂止血、吸附斡旋。
  • 治療原理:為灶底煙墨,質輕吸附力強,協助石灰吸附滲血、覆蓋創面;其微辛能引藥入血分,兼調和諸藥寒溫。

組方邏輯綜論

此方以「收斂止血為主,清熱散瘀為輔」為核心:

  • 石灰配百草霜:一峻一緩,共構收斂止血之力。
  • 刺薊合馬齒莧:涼血解毒,制石灰溫燥而防化熱。
  • 韭之辛散:破石灰過收之弊,使血止而不滯。
    全方寒溫並用,動靜相兼,體現中醫外治「直接斂瘡、兼調局部氣血」的特色,適用於急性外傷出血,然需注意石灰對新生組織的潛在刺激。

傳統服藥法


石灰1斤,刺薊6兩,馬齒2兩,韭4兩,百草霜1斤。
止血。
上先將草藥四味同搗爛,漸漸入石灰,再搗勻,捏作餅子,陰乾為末。
乾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百草露散,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石灰1斤,刺薊6兩,馬齒2兩,韭4兩,百草霜1斤。 主治:止血。主治: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