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紅散

綿紅散

MIAN 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腎經 19%
肝經 18%
脾經 11%
大腸經 6%
肺經 6%
膽經 6%
胃經 5%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綿紅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寒水石性寒,味甘淡,入肝、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結於血分而導致的紅腫熱痛等症狀;涼血止血之效,則能幫助止住因熱毒傷血而引起的出血。

因此,在綿紅散中加入寒水石,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達到治療熱毒傷血所致的紅腫熱痛、出血等症狀的效果。

綿紅散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皮膚病以及創傷癒合。其組成中含有鉛粉,這在現代醫學中可能引來爭議。然而,鉛粉在古代藥方中的使用主要是基於其特定的性質。首先,鉛粉被認為具有良好的收斂作用,能有效止血,對於外傷或皮膚潰瘍的治療有一定幫助。此外,鉛粉的抗菌特性可以防止感染,促進傷口的癒合。古代中醫在處方時,更多的是依賴臨牀經驗和對病症的理解,鉛粉的使用反映了當時醫師對藥材特性的認識。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鉛的毒性認識加深,現代醫學已經不再採用含鉛的藥物。因此,在現代治療中,選擇更安全有效的替代藥物是必要的,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綿紅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靜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之效。綿紅散多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崩漏等症,龍骨可鎮心安神,平息血熱,減少出血。
  2. 固澀止血:龍骨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止血止汗,固精止帶。綿紅散中常與其他收斂止血藥物配伍,如茜草、地榆等,共同起到止血固澀的作用。

綿紅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綿紅散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乳香還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綿紅散中加入乳香,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綿紅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綿紅散]主治「瘡腫」,其功效明確記載為「生肌肉,定疼痛」,為外敷用散劑,直接施於瘡口。此方適用於瘡瘍潰後,脓血已盡而新肉未生之階段,或瘡面紅腫疼痛未消者。其作用在於:

  1. 生肌:促進瘡口肉芽組織生長,加速癒合。
  2. 定痛:緩解瘡瘍局部疼痛,改善不適。

組成藥物之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以五藥組成,各具特色,協同發揮生肌斂瘡、清熱止痛之效:

  1. 寒水石(火煅如粉)

    • 性寒,煅後增強收斂性,清熱瀉火兼能斂瘡。
    • 針對瘡腫餘熱未清,防止熱毒壅滯妨礙生肌。
  2. 定粉(即鉛粉)

    • 外用有燥濕收斂、殺蟲止癢之功,可減少瘡面滲液。
    • 與寒水石搭配,一寒一斂,共清熱濕。
  3. 龍骨(搗研)

    • 收澀生肌要藥,斂瘡口、吸附瘡面滲出物。
    • 鞏固寒水石與定粉之斂合作用,加速瘡口閉合。
  4. 乳香

    •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緩解疼痛,並助龍骨促進組織修復。
  5. 乾煙脂(即胭脂)

    • 調色外觀作用,使散劑呈紅色,或兼輕微活血之效。
    • 視瘡面色澤調整用量,以「入粉令紅色」為度。

配伍思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收斂為本,生肌止痛為標」:

  • 清熱:寒水石清解瘡毒殘熱,防熱瘀阻絡。
  • 收斂:定粉、龍骨吸附濕穢、縮小瘡面,為生肌創造條件。
  • 活血生肌:乳香行氣活血,推動藥效滲透,改善局部循環。
  • 外觀調節:胭脂使藥物外觀符合傳統直觀需求,可能增強心理暗示作用。

全方結構簡練,針對瘡瘍後期「熱未盡、痛未止、肌未生」之病機,體現中醫外治「祛腐生新」原則,符合瘍科用藥「煅斂生肌」的傳統技法。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火煅如粉)2錢,定粉,龍骨(搗研),乳香1錢,乾煙脂(看多少入粉令紅色)。
生肌肉,定疼痛。
上為細散。
敷入瘡口中,用紙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綿紅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組成:寒水石(火煅如粉)2錢,定粉、龍骨(搗研)、乳香1錢,乾煙脂(看多少入粉令紅色)。 主治:生肌肉,定疼痛。主治:瘡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