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喉疳丸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喉疳多因熱毒蘊結於咽喉,或血熱妄行所致。槐花清熱解毒,可清解咽喉之熱毒,涼血止血則可止住因血熱妄行引起的咽喉出血。因此,槐花在喉疳丸中,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喉疳的症狀。
喉疳丸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川牛膝味甘苦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喉疳多由熱毒蘊結所致,川牛膝可清熱解毒,消散喉部腫痛。
二、活血化瘀,引藥下行: 川牛膝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喉部疼痛。同時,其引藥下行的特性,可將藥物引至喉部,更有效地治療喉疳。
喉疳丸中添加孩兒茶,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的功效。孩兒茶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喉嚨發炎、腫痛、潰瘍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孩兒茶的藥性偏寒,對於熱毒壅盛、喉嚨紅腫疼痛的喉疳病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促進傷口癒合。
喉疳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涼血止血的功效。喉疳多因熱毒蘊結所致,黃連可清解喉部熱毒,消炎止痛,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 燥濕止癢: 黃連還具有一定的燥濕止癢作用,對於喉部濕熱引起的瘙癢、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總之,黃連在喉疳丸中起到了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喉疳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瘙癢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喉疳丸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劑專治「喉爛」,即咽喉潰瘍、腐蝕生瘡之症。古代醫籍所述「喉疳」,多因熱毒蘊結於上焦,或陰虛火炎所致,症見咽喉腫痛、潰瘍糜爛,甚則吞嚥困難。本方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為主,佐以生津潤燥之服法(夏用西瓜水、冬用梨汁送服),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槐花(3錢):
性微寒,入肝、大腸經,具涼血止血、清肝瀉火之效。此處取其涼血解毒之功,針對喉爛熱毒熾盛、血熱瘀滯之病機,尤善治上部熱毒瘡瘍。牛膝(1錢):
性平,歸肝、腎經,能引火下行、活血通經。本方用之非為補益,而在導熱毒下行,緩解上炎之火毒,同時其活血之性助散瘀消腫。孩兒茶(1錢):
苦澀涼,入肺經,為外用內服之斂瘡要藥。其清熱收濕、生肌止血之效,直接針對咽喉糜爛,促進黏膜修復,古今多用於口瘡喉腐。黃連(1錢):
大苦大寒,歸心、胃經,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核心。直折火勢,清心胃實火,解熱毒壅結於咽喉,與他藥協力滅火源。
配伍思路
全方以「清熱解毒」為君,「涼血斂瘡」為臣,「引熱下行」為佐,服法更借西瓜水(清暑利咽)或梨汁(潤肺降火)之性,增強滋陰清熱之效。邏輯上,熱毒得清則咽喉無所灼傷,血涼瘀散則腫痛自消,黏膜得斂則潰瘍癒合,火勢下行則上焦得寧。適合實熱證之喉爛,若屬虛火當需加減。
傳統服藥法
槐花3錢,牛膝1錢,孩兒茶1錢,黃連1錢。
上為末,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夏,西瓜水送下;冬,梨汁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同名稱方劑
喉疳丸,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槐花3錢,牛膝1錢,孩兒茶1錢,黃連1錢。 主治:喉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