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玉膏

新五玉膏

XIN WU Y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偏寒 (0.7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腎經 20%
大腸經 14%
肺經 13%
脾經 13%
胃經 7%
心經 5%
膽經 5%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新五玉膏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毒:硫磺具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可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有效治療皮膚病症,如濕疹、疥瘡、癬等。
  2. 止癢消腫:硫磺能緩解皮膚瘙癢,並具有消腫止痛的效果,適用於皮膚發炎、紅腫、疼痛等情況。

然而,硫磺具有刺激性,使用需謹慎,需遵醫囑,避免過量使用或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刺激或其他副作用。

新五玉膏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血: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並促進傷口癒合。新五玉膏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濕疹等,五倍子的收斂止血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清熱解毒: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消炎止癢,對於外傷感染、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等,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新五玉膏中加入五倍子,能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新五玉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腎強身、益氣生津。其成分中的鉛粉,雖然在現代醫學中被視為有毒物質,但在古代中藥中,鉛粉經過特定的炮製流程,目的在於藉助其獨特的性質,用於促進藥效或調和其他藥材。鉛粉在中醫理論中能夠對症狀如虛損、氣血不足等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這種用法在現代醫學及臺灣等地的規範中受到嚴格限制,因為鉛的毒性可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如鉛中毒等。因此,使用含鉛的中藥方劑需謹慎對待,並且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現代中醫學者也在呼籲替代方案,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總體來說,雖然鉛粉在新五玉膏中曾有其歷史根據,但現今的醫療觀念已不再支持這一用法。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新五玉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神經性皮炎」及「脂溢性皮炎」,屬中醫「癬瘍」「白屑風」等範疇,常見皮膚粗糙脫屑、瘙癢難忍,或伴隨脂溢性分泌物。其功效「潤肌止癢」反映古人針對風燥濕熱蘊結肌膚之病機,以潤澤肌膚、收濕斂瘡、殺蟲止癢為核心治法,適用於慢性皮膚病久病不癒、局部乾厚瘙癢者。


組成藥味之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濕散(主藥,占比最大)

  • 推測成分:中醫「祛濕散」多含黃柏、苦參、滑石等清熱燥濕之品,或配伍收澀藥如枯礬。
  • 作用:清熱燥濕、滲濕斂瘡,針對濕熱浸淫皮膚所致的滲液、糜爛,為方中基礎藥群,奠定清熱除濕之基調。

2. 硫黃末(溫燥殺蟲)

  • 性味功效:性溫有毒,外用能殺蟲止癢、燥濕解毒,古籍載其治「疥癬惡瘡」。
  • 協同邏輯:與祛濕散寒溫並用,制約濕熱之邪,尤其針對脂溢性皮炎之油脂分泌過盛或寄生蟲感染型皮膚病。

3. 五倍子末(收斂固澀)

  • 性味功效:酸澀寒,具強力收斂作用,《本草綱目》謂其「收頑痰,解熱毒,生津止癢」。
  • 協同邏輯:收濕斂瘡,減少皮損滲出,並鞣合皮膚表層蛋白形成保護膜,緩解瘙癢。

4. 鉛粉(外用解毒)

  • 性味功效:性寒有毒,傳統用於解毒生肌、燥濕殺蟲,對「濕瘡瘙癢」有暫效。
  • 協同邏輯:與硫黃配伍增強殺蟲抑菌之效,但需注意其毒性限於外用。

5. 玉黃膏(潤膚基底)

  • 推測成分:類似「玉肌散」或「黃蠟膏」配方,含油脂類(如麻油、黃蠟)及滋潤藥(如當歸、紫草)。
  • 作用:緩解硫黃、鉛粉之刺激性,滋養乾燥皮損,符合「潤肌」之旨,並助藥力附著。

方劑整體配伍思維

此方以「清濕熱、斂瘡毒、潤燥止癢」為三大主軸:

  1. 攻邪:硫黃、鉛粉攻毒殺蟲,祛濕散清熱滲濕,針對濕熱蟲毒之標實。
  2. 固護:五倍子收斂濕瘡,減少滲出;玉黃膏潤燥護膚,修復屏障,防祛濕藥過燥傷陰。
  3. 劑型設計:以軟膏形式緩釋藥性,適合慢性皮損之厚痂燥裂,香油調節稠度兼增效滲透。

全方體現中醫外科「祛腐生新、潤燥並行」之法,適用於濕熱未盡而陰血已傷之複雜病機,然其組方含毒性藥,當嚴格遵循傳統製法與適應症。

傳統服藥法


祛濕散1560克,硫黃末150克,五倍子末150克,鉛粉150克,玉黃膏2200-2500克。
潤肌止癢。
先將四種藥末研和,逐漸加入玉黃膏內調和成膏,嫌乾可加入香油少許。
薄塗皮損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新五玉膏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濃度和用量。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新五玉膏,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祛濕散1560g,硫黃末150g,五倍子末150g,鉛粉150g,玉黃膏2200-2500g。 主治:潤肌止癢。主治: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