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變黑錫丹

TONG BIAN HEI X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5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腎經 16%
肝經 16%
胃經 9%
心經 8%
肺經 8%
膽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通變黑錫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粉,這一成分在現代醫學背景下引發了廣泛的爭議。鉛粉在中國古代被認為具有特定的療效,能夠調和身體的陰陽、促進血液循環及排除體內的濕氣。當時的醫學理論認為鉛的重金屬特性能夠幫助平衡身體的某些失調狀態。然而,隨著對重金屬毒性認識的深入,鉛被證實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長期接觸可導致中毒及多種健康問題,特別是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因此,在現代的藥物安全標準下,使用鉛作為成分的方劑受到嚴格限制與禁止,這反映出古代醫學與現代醫學之間的矛盾。儘管傳統中醫在某些疾病上的療效已被驗證,但亟需對古老方劑進行科學評估,改進或取代有害成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通變黑錫丹方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硫磺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瀉火解毒之功。古代醫家認為,此方所治之症多因濕熱內蘊,毒邪犯肺所致。硫磺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有助於驅散體內濕熱,清除毒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活血化瘀: 硫磺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加入硫磺,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進一步促進病情恢復。

通變黑錫丹方劑中包含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神麴為麥芽經過發酵製成,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神麴,可助於消解積滯,通暢腸胃,改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通變黑錫丹方劑中常含有其他攻邪逐瘀的藥物,如黑錫丹、大黃等。神麴可緩解這些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其過於峻猛,減少副作用,使藥效更平和有效。

主治功效


通變黑錫丹主治功效分析

通變黑錫丹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為近代醫家張錫純先生所創製,乃針對古方黑錫丹的不足之處加以改良而成。此方主治癲癇(古稱癇風),其治療原理可從藥物組成及張氏闡述之方義中分析。

藥物組成與功效

通變黑錫丹主要由以下三味藥物組成:

  1. 鉛灰(鉛粉): 鉛灰,即熔鉛表面之浮灰,性味沉降,具收斂、解毒、止血之效。張氏於此方中重用鉛灰,乃取其沉降之性,意在制約硫化鉛之溫熱,使其藥性不致升散,而專於下行。

  2. 硫化鉛: 由黑鉛與硫磺燒煉而成,其性溫燥,具殺蟲、燥濕、解毒之功。硫化鉛在此方中,一方面助鉛灰以制上盛之熱,另一方面可祛除體內之痰濕,此乃癇風病因之一。

  3. 麥曲(神曲): 經炒熟之麥曲,即神曲,具有消食化積、健脾和胃之效。張氏取其健脾之功,意在運化中焦,使氣機調暢,痰濕得化,從根本上斷絕痰濁之源,以輔助主藥之力。

治療原理

張錫純認為,古方黑錫丹雖可治上熱下涼、上盛下虛之證,但其所雜之草木熱藥,易升浮而難下達,故於治療癇風方面仍有不足。故此,張氏針對癇風病機,加以變通。

  1. 針對上盛下虛: 癇風發作多與上盛下虛之病機有關。鉛灰之性沉降,可引上亢之火下行;而硫化鉛之性溫燥,則可驅散體內之痰濕,以達到陰陽平衡。

  2. 針對痰濁阻滯: 癇風發作亦與痰濁阻滯經絡有關。硫化鉛具燥濕化痰之效,可祛除體內之痰濕。且配以麥曲健脾運化,使痰濁得以化解,斷絕痰生之源。

  3. 針對反覆發作: 張氏觀察發現,僅用硫化鉛和麥曲治療癇風,雖可取效,但停藥後易復發,乃因其性偏溫,久服易生熱。故重用鉛灰,以制約硫化鉛之溫性,使其藥性趨於平和,可久服而無弊,以期根治癇風。

總結

通變黑錫丹之治療原理,在於其藥物配伍之巧妙,以鉛灰之沉降,制約硫化鉛之溫燥,使藥性專於下行,引上亢之火下歸於腎;又以硫化鉛燥濕化痰,以治痰濁阻滯之本;更佐以麥曲健脾,從根本上斷絕痰生之源。此三者合用,標本兼治,使癇風之病得以根除,實乃張氏精研古方、融會貫通之典範。張氏更強調配合健脾、利痰、通絡、清火之湯劑,以求完善其治法,足見其臨牀經驗之豐富及治病求本之醫學思想。

傳統服藥法


鉛灰2兩(用黑鉛數斤熔化後,其面上必有浮灰,屢次熔化,屢次取之,研細),硫化鉛1兩(用黑鉛4兩,鐵鍋內熔化;再用硫黃細末4兩,撒於鉛上;硫黃皆著,急用鐵鏟拌炒,鉛經硫黃燒煉,結成砂子,取出晾冷,碾軋成餅者去之,余者,再用乳鉢研極細), 麥曲1兩半(炒熟)。
上用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6丸,多至10丸,用淨芒消4-5分衝水送服。若服藥後,大便不利者(鉛灰、硫化鉛皆能澀大便),芒消又宜多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通變黑錫丹,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鉛灰2兩(用黑鉛數斤熔化後,其面上必有浮灰,屢次熔化,屢次取之,研細),硫化鉛1兩(用黑鉛4兩,鐵鍋內熔化;再用硫黃細末4兩,撒于鉛上;硫黃皆着,急用鐵鏟拌炒,鉛經硫黃燒煉,結成砂子,取出晾冷,碾軋成餅者去之,餘者,再用乳鉢研極細),麥曲1兩半(炒熟)。 主治: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