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灰散中加入蓮房,主要考量其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
蓮房,即蓮蓬,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其具有清心火、涼血止血、消瘀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
七灰散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燒燙傷等症,而蓮房的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作用正好可以輔助其他藥材,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七灰散中包含益母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化瘀: 益母草性涼,味苦辛,入肝、脾經,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七灰散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益母草的活血化瘀功效可有效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
- 清熱解毒: 益母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如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七灰散中加入益母草,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七灰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多種多樣,旨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旱蓮草作為七灰散的重要成分,其選用自有深意。旱蓮草味甘、微苦,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烏髮壯骨、涼血止血之功。方中應用旱蓮草,主要取其涼血止血、滋陰補腎之效,尤宜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病症,如吐血、衄血、崩漏等。此外,旱蓮草還能滋養肝腎,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亦有裨益。七灰散中旱蓮草的加入,既增強了方劑的涼血止血之力,又兼顧了滋陰補腎之需,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華。
七灰散中包含罌粟殼,源於古人對藥物的認識和應用理念。
其一,古人認為罌粟殼具有止痛、止咳、止瀉等功效,且其性質平和,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療效。
其二,當時醫藥水平有限,對於藥物成分的理解不夠深入,未意識到罌粟殼中的生物鹼會產生成癮性。
因此,七灰散中包含罌粟殼是古代醫學發展過程中對藥物認識和應用理念的體現,但其成癮性需引起重視。
七灰散為一方專治各種出血症狀之古方,其組成精妙,尤以蓮藕為特色之一。蓮藕性平、味甘,歸心、脾、胃經,善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在七灰散中,蓮藕經過燒灰存性,使其內含的鞣質得以保留,增強收斂止血之功,適用於吐血、衄血、崩漏等血證。蓮藕灰與其他草木灰相配,共奏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效,且蓮藕性質溫和,不易傷及脾胃,適宜久病體虛者服用。此方通過蓮藕等多種草木灰的相互協同,達到既止血又不致於過寒損傷正氣的目的,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調和陰陽之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灰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血崩」,即婦女非經期大量出血或經血暴下不止之症,屬中醫「崩漏」範疇。古代醫家認為血崩多因氣虛不攝、血熱妄行,或瘀阻胞宮所致。本方以「燒存性」之炭藥為核心,取其收斂止血之效,兼顧清熱化瘀,標本兼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炭藥止血,固攝下焦
- 蓮蓬殼灰、棕毛葉灰、藕節灰:均為澀性炭藥,能直接收斂止血。蓮蓬殼傳統用於崩漏,《本草綱目》載其「止血崩」;棕毛炭專入血分,固衝任;藕節炭止血兼化瘀,防留瘀之弊。
- 罌粟殼灰:具強效收澀之性,古代用於久瀉、脫肛,此處取其「固脫」之力以止崩,然其性偏溫,需配伍清熱藥制衡。
涼血活血,調理衝任
- 旱蓮草灰、益母草灰:旱蓮草滋陰涼血,益母草活血調經,燒灰後減其寒涼之性,保留化瘀止血之功。二者配伍,既防熱迫血行,又避免過度澀滯致瘀。
異類藥引,協同增效
- 醃蟹殼灰:鹹寒入血分,民間用於散瘀解毒。燒灰後加強收澀,其鹹味可能引藥入腎,助固衝任。
配伍特點
- 炭藥集束,急則治標:全方七味皆燒灰存性,集中發揮收澀止血之效,針對血崩之急症。
- 清澀並行,動靜結合:旱蓮草、益母草兼顧涼血化瘀,防止純澀留瘀;醋湯送服,酸斂加強止血,同時活血防滯。
推理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不僅適用於血熱或輕度瘀滯之崩漏,因罌粟殼與棕灰的溫澀性,對部分氣虛不攝證亦可能有效。然需辨證加減,若純屬虛寒或瘀重者,單用此方恐力有未逮。全方從「血遇黑則止」理論出發,結合局部(胞宮)與整體(衝任)調控,展現古代止血方劑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蓮蓬殼、益母草、旱蓮草、罌粟殼、醃蟹殼、棕毛葉、藕節灰各等分(燒存性)。
上為末。
每服3錢,空心醋點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七灰散, 出處:《醫統》卷八十四。 組成:蓮蓬殼、益母草、旱蓮草、罂粟殼、醃蟹殼、棕毛葉、藕節灰各等分(燒存性)。 主治:血崩。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