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方

BU Y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九

熱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18%
心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12%
小腸經 6%
膽經 6%
胃經 6%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益方為中醫學中常用於調理體質、增強人體機能的一類方劑。在某些特定的補益方中,會加入乾漆這味藥材。乾漆,性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破血逐瘀、殺蟲的功能。因其藥性較為峻烈,通常用於治療瘀血阻滯、癥瘕積聚等病症。在補益方中加入乾漆,往往是針對那些因氣血瘀滯而導致身體虛弱的患者,藉由活血化瘀,使氣血得以順暢,從而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然而,由於乾漆的藥效較強,使用時需注意劑量與配伍,避免過量或不當應用造成不良反應。因此,在臨床應用上,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精準辨證施治,確保既能發揮其活血化瘀之效,又可兼顧補益目的,實現最佳療效。

柏子仁作為補益方中的一味藥材,其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安神定志: 柏子仁性平味甘,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柏子仁可起到安撫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有助於整體補益效果的提升。
  2. 滋陰潤燥: 柏子仁富含油脂,具有滋陰潤燥、滑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陰虛火旺、津液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柏子仁可以滋養陰液,潤滑腸道,促進排便,從而改善身體狀態,達到補益的效果。

山茱萸常用於補益方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溫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固精止遺的功效。對於腎陽不足、腰膝痠軟、遺精滑精、陽痿早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補益肝腎: 山茱萸兼具補肝腎之效,可滋陰補血,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痠軟等症狀。

因此,山茱萸在補益方中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以發揮其溫腎固精、補益肝腎的功效,達到整體的補益效果。

酸棗仁,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盜汗的功效。其在補益方劑中出現,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志:酸棗仁可滋養心血,寧心安神,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在補益方中,往往搭配其他滋補心氣、益氣養血的藥材,共同達到補益心脾、安神定志的效果。
  2. 斂汗止盜汗:酸棗仁具有斂汗止盜汗的功效,適用於氣虛、陰虛所致的汗出不止,尤其是夜間盜汗。在補益方中,酸棗仁可以配合其他滋陰補氣的藥材,共同改善汗出過多,提升補益效果。

主治功效


柏子仁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其中,安神鎮靜是柏子仁最主要的功效之一,常用於治療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柏子仁還可以補氣養血、潤燥滑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腸燥便祕等症。此外,柏子仁還有固澀固表、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盜汗、遺精、尿頻、口乾舌燥等症狀。

山茱萸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此外,山茱萸富含維生素B系列和鐵元素,有助於生成血紅蛋白和補充血液,改善血虛症狀。山茱萸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加肝組織血流量,改善肝功能,對肝損傷和肝纖維化具有療效。山茱萸也能益精,即增強腎精,改善腎臟功能,增強性功能,達到輕度壯陽補腎的作用,對精虛型性功能障礙有輔助治療作用。

酸棗仁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能養心血、益肝陰,緩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虛勞虛煩等症狀,改善口渴、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增加口腔分泌。它含有抗氧化物質,能調理氣血、潤燥通便,改善貧血等症狀。其性涼味酸,可清肝潤燥,並具有降溫、鎮靜、止咳化痰、滋潤皮膚和調節汗液分泌之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補益方」以乾漆、柏子仁、山茱萸、酸棗仁為主要成分,具有補氣養血、滋陰益精、益精固澀等功效,可治療身體虛弱、氣血虧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乾漆4分,柏子仁4分,山茱萸4分,酸棗仁4分。
補腎。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7丸,加至20丸,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方,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 補益方(《千金》卷十九。)出處:《千金》卷十九。組成:乾漆4分,柏子仁4分,山茱萸4分,酸棗仁4分。主治:補腎。 。 主治:補腎。

補益方,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張文仲方》。 組成:蓯蓉3兩,桂心3兩,菟絲子(酒漬)3兩,乾漆(熬)3兩,蛇床子3兩(并搗爲末),生地黃1斤(切,以上好酒1鬭漬之,晝曬夜漬,酒盡則止,曬乾,搗篩,以和前藥)。 主治:補腰腳,常服髓滿骨中。主治:虛勞。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