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翳膏

磨翳膏

MO Y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2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3%
肺經 15%
心經 15%
脾經 15%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磨翳膏中加入空青,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空青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磨翳膏常用於治療眼部紅腫熱痛、翳膜遮蔽等病症,空青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眼部炎症,消腫止痛則能改善視力模糊的症狀。
  2. 收斂生肌: 空青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眼部創傷的癒合,防止感染,加速眼部病變的恢復。

因此,空青在磨翳膏中起到重要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和收斂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眼部疾病。

磨翳膏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目赤腫痛、翳障等症狀,冰片能有效清熱解毒,消退炎症,緩解疼痛。
  2. 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冰片能促進藥物吸收,使藥力更易滲透到患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冰片還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改善眼部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磨翳膏中包含蕤仁,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明目:蕤仁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明目退翳之功效。其藥性偏於涼潤,能清肝火,降腎陰,對於因肝火上炎、腎陰不足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翳膜遮蔽等眼疾,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滋養肝腎:蕤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滋養肝腎,提高眼部組織的抵抗力,有助於改善眼部微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的修復,對視力減退、眼疲勞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磨翳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目生膜膚翳」,即眼睛因風熱、肝火或外傷等因素,導致角膜或結膜上出現翳障(如雲翳、斑翳),遮蔽視線,視物模糊或疼痛。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眼疾多因肝經風熱上攻、氣血瘀滯或陰虛火旺所致,需以清熱退翳、明目消腫為治療方向。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空青(2錢)

    • 性味鹹寒,歸肝經,為礦物藥(主要含碳酸銅)。
    • 傳統功效:清肝明目、退翳消腫,擅長治療目赤腫痛、眼生翳膜。《本草綱目》載其能「治眼瞖障,利九竅,通血脈」。
    • 原理推測:銅鹽成分可能具收斂消炎作用,現代藥理提示其或能抑制角膜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
  2. 片腦(即冰片,3錢)

    • 性味辛涼,歸心、脾、肺經,為芳香開竅藥。
    • 傳統功效:清熱止痛、透達翳膜,《醫林纂要》稱其「散鬱火、通竅閉」,外用可治目赤翳障。
    • 原理推測:冰片具揮發性,能局部刺激微循環,促進藥物滲透,兼有鎮痛與輕度抗菌效果。
  3. 蕤仁(1兩,含去皮殼)

    • 性味甘微寒,歸肝經,為滋養性明目藥。
    • 傳統功效:養肝明目、退赤消翳,《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心腹邪結氣,明目」。
    • 原理推測:富含油脂(如亞油酸),可能潤澤眼部乾澀,減輕角膜受損後的粗糙感,輔助修復。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退翳」為核心,結合三者特性:

  • 空青直入肝經,針對翳膜形成的根本(風熱瘀滯),消炎退赤;
  • 冰片辛涼走竄,助藥力穿透翳障,緩解疼痛與紅腫;
  • 蕤仁滋潤護目,防止清熱藥過於燥烈,標本兼顧。

全方外用以「磨翳」為名,推測其作用機理為:

  1. 局部消炎:空青與冰片協同抑制眼部炎症,減少新生血管與分泌物。
  2. 促進代謝:冰片加速眼部氣血循環,帶走翳膜代謝廢物。
  3. 修復角質:蕤仁油脂保護角膜,配合礦物藥(空青)的收斂作用,促使翳面平滑。

特點與潛在限制

  • 優勢:外用直接作用患處,避開口服藥的肝腎代謝負擔。
  • 潛在侷限:礦物藥(空青)若研磨不細或濃度過高,可能刺激眼表;冰片用量較大,對虛寒體質者長期使用恐耗氣。

此方體現古代「外治退翳」的直觀思維,結合清熱、穿透、滋養三法,符合中醫「給邪出路」與「局部修復」並行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空青2錢,片腦3錢,蕤仁1兩(口含去皮殼)。
上藥於乳鉢內研,合盛。
取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磨翳膏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但是不宜長期使用。如果使用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眼睛乾澀、視力下降等副作用。

相同名稱方劑


磨翳膏,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引《聖濟總錄》。 組成:空青2錢,片腦3錢,蕤仁1兩(口含去皮殼)。 主治:目生膜膚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