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蒼戟丸
CANG J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風勞臌膈四大證治》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蒼戟丸中包含大戟,主要原因在於大戟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效。此方多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痰飲積聚等病症。
大戟性峻猛,具有強力利水作用,可快速消退水腫,並能通暢腸道,排除積聚的痰飲。但大戟毒性較強,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蒼戟丸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源於其燥濕健脾的功效。
蒼朮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善於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困、痰濕壅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肢體困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蒼朮還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氣虛乏力等症狀。
因此,蒼朮的加入對於蒼戟丸治療脾胃濕困、氣虛乏力等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蒼戟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配方中包含沉香,這是因為沉香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誘導體內氣機的功能。沉香的主要成分為芳香油,具有芳香健胃、行氣止痛的特性,能有效舒緩因氣滯而引發的不適。此方劑尤其適用於治療由於脾胃氣滯所造成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此外,沉香亦有助於平衡情緒,緩解因情緒波動而引起的身體不適,對於改善整體的身心狀態尤為重要。蒼戟丸的搭配使用將沉香與其他藥材結合,形成協同增效的效果,以達到更佳的療效。因此,將沉香納入此方劑中,不僅提升了治療效果,也增強了方劑的整體性,符合中醫「整體觀」與「辨證論治」的原則,對於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亦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蒼戟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功效: 行水燥脾
主治: 水腫
古代中醫認為「水腫」與脾虛濕盛、水液代謝失常有關,治療上常以「利水滲濕」為原則。蒼戟丸結合大戟之峻下逐水、蒼朮之燥濕健脾、沈香之行氣降逆,共奏利水消腫之效,尤其適用於水濕停聚、氣機壅滯所致之水肿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大戟(2兩)
- 功效: 瀉水逐飲,通利二便。
- 作用: 為本方主藥,直接攻逐體內停聚之水濕,針對水腫實證,尤其偏重於下肢或全身腫脹明顯者。
蒼朮(2兩)
- 功效: 燥濕健脾,發汗解表。
- 作用: 助脾胃運化水濕,從根源改善脾虛濕困的病機,與大戟搭配,一攻一調,避免逐水過猛而傷脾。
沈香(5錢)
- 功效: 行氣止痛,溫中止嘔。
- 作用: 調暢氣機,促進水液運行。水腫多伴氣滯(如腹脹),沈香能降氣化濕,輔助大戟、蒼朮增強行水之效。
配伍邏輯:
- 峻下與燥濕並行: 大戟強攻水濕治標,蒼朮健脾燥濕治本,標本兼顧。
- 行氣助水行: 沈香疏通氣滯,氣行則水行,強化全方利水效果。
製丸與服法考量:
- 陳米糊為丸: 緩和大戟峻烈之性,保護脾胃。
- 酒送服: 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下焦,增強行水活血之效。
可能功效延伸
若水腫兼見以下證候,蒼戟丸可能適用:
- 脾濕氣滯型水腫: 腫脹按之凹陷、胸悶腹脹、舌苔白膩。
- 實證水腫: 身體壯實、水腫驟起、二便不利者(虛證慎用)。
此方體現「去菀陳莝」的治水思路,通過逐水、燥濕、行氣的協同作用,恢復水液代謝平衡。
傳統服藥法
大戟2兩,蒼朮2兩,沈香5錢。
行水燥脾。
陳米糊為丸。
每服2錢,酒送下。一法用陳大麥卡復煎,為末。每服2錢,酒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蒼戟丸, 出處:《風勞臌膈四大證治》。 組成:大戟2兩,蒼朮2兩,沉香5錢。 主治:行水燥脾。主治:水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