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決明合劑

草決明合劑

CAO JUE MING HE J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膽經 19%
心經 13%
腎經 12%
心包經 6%
胃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6%
肝經
膽經
心經
腎經
心包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草決明合劑中包含決明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寒,味甘苦,歸肝經,具有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決明子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泄宿便,改善便祕。在草決明合劑中,決明子與其他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中藥材相配合,能有效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便祕等症狀。

草決明合劑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眼部循環: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功效,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眼部瘀血,減輕眼部疲勞,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丹參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減輕眼部炎症,緩解眼痛、眼紅等症狀。

因此,草決明合劑中加入丹參,可以協同草決明等藥材,達到清肝明目、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因肝火上炎、血瘀阻滯等原因引起的眼部疾病。

草決明合劑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草決明本身具有清肝明目之效,而黃連性寒,味苦,善清上焦心火,二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清熱瀉火,尤其適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

2. 抑制肝氣上逆: 草決明清肝明目,黃連清心降火,二者搭配可抑制肝氣上逆,防止肝火擾心,從而緩解頭痛眩暈、心煩失眠等症狀。

此外,黃連亦可抑制細菌生長,輔助草決明清熱解毒,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草決明合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於古代主治「麻風」,屬中醫「大風」、「癘風」範疇。麻風為風、濕、熱、毒長期蘊結肌膚經絡,導致氣血瘀滯、皮膚潰爛、肢體畸變之頑疾。古代醫家認為其病機以「毒邪深伏」爲核心,故治法側重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兼以活血通絡。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草決明根、磨盤草(全株)

    • 草決明根:性寒味苦,歸肝、大腸經,傳統用於清肝明目,但其根部多具清熱解毒、瀉下通便之效,尤善解肌膚熱毒。
    • 磨盤草:全株入藥,性平味甘淡,民間常用於清熱利濕、消腫解毒,尤其適合皮膚瘡瘍濕毒。
    • 配伍意義:二藥協同,清解肌膚深層熱毒,兼利濕濁,針對麻風「濕熱毒瘀」之根本病機。
  2. 臣藥:馬纓丹根、苦參(或丹參)

    • 馬纓丹根:性涼味苦,有毒,然外用或內服(需嚴格控量)可祛風止癢、解毒消腫,古方多用於頑固性皮膚疾患。
    • 苦參:大苦大寒,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善治濕熱浸淫之皮膚潰爛;若換為丹參,則側重活血化瘀,改善麻風氣血凝滯之症。
    • 配伍意義:強化君藥清熱祛濕之力,馬纓丹根兼祛風通絡,苦參(或丹參)針對濕毒或血瘀之偏重。
  3. 佐使藥:川連

    • 川連(黃連):性寒味苦,清心胃火毒,並能燥濕。此處用之,既助君藥清解全身熱毒,又防濕毒化熱內攻臟腑,為「截斷病勢」之妙用。

三、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軸」,結合祛濕、祛風、活血三法:

  • 清熱解毒:草決明根、磨盤草、川連直折熱毒,抑制病邪熾盛。
  • 祛風除濕:馬纓丹根、磨盤草疏通肌表經絡,驅除纏滯之風濕。
  • 活血調絡:苦參(或丹參)化瘀通滯,改善氣血運行,助組織修復。

全方寒涼為主,攻邪力峻,符合古人治療麻風「以毒攻毒」、「泄毒外出」之思路,尤其針對熱毒熾盛、皮膚潰爛明顯之證型。唯須注意,麻風病因複雜,現代臨床應結合中西醫診療,此方之運用需進一步科學驗證。

傳統服藥法


草決明根50克, 磨盤草(全株)50克, 馬纓丹根50克, 苦參(或丹參)5克, 川連5克。
上藥加水過藥面,煎2次,濃縮為100毫升。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同名稱方劑


草決明合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草決明根50g,磨盤草(全株)50g,馬纓丹根50g,苦參(或丹參)5g,川連5g。 主治:麻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