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鹿補膏中加入赤沙糖,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赤沙糖性平味甘,能緩和參、鹿等藥材的燥性,避免補益過度而產生燥熱,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 增加口感: 赤沙糖能改善藥膏的口感,使之更易於服用。對於一些口感苦澀的藥材,赤沙糖的加入可以起到很好的掩蓋作用,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鹿補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陽虛畏寒,精神疲乏,氣血不足,腰膝痠軟」,其核心病機為 腎陽虛衰兼氣血兩虧,屬虛勞範疇。
- 陽虛畏寒: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軀體,故畏寒肢冷。
- 精神疲乏:氣血虛弱,心神失養,故倦怠乏力。
- 腰膝痠軟: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腎虛則筋骨失養,痠軟無力。
此方結合 溫陽補氣 與 養血滋陰 之法,標本兼顧,針對陽氣虛弱、精血虧損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藥:溫補腎陽,益氣固本
- 紅參(80克):大補元氣,助陽固脫,提振臟腑機能。
- 鹿肉(100克):甘溫補虛,強筋骨、益精血,為血肉有情之品,直補腎陽。
- 鎖陽(200克)、淫羊藿(300克):均屬溫腎壯陽要藥,鎖陽益精興陽,淫羊藿祛風濕、強筋骨,共助陽氣生發。
(2)臣藥:補益氣血,滋養肝腎
- 白朮(麩炒300克):健脾益氣,助紅參補後天之本。
- 雞血藤(800克):補血活血,通絡舒筋,改善氣血運行。
- 女貞子(制600克)、墨旱蓮(400克):滋補肝腎之陰,合為「二至丸」,制約溫陽藥之燥性,達「陰中求陽」之效。
(3)佐使藥:強筋骨,固沖任,兼顧標證
- 續斷(200克)、狗脊(制300克):補肝腎、強腰膝,治腰脊痠痛。
- 仙鶴草(400克):收斂止血,兼補虛勞,防氣血耗散。
- 玉竹(制100克):養陰潤燥,防溫補過燥傷津。
(4)配伍特點
- 陽中寓陰:溫陽藥與滋陰藥並用(如淫羊藿配女貞子),使補陽不傷陰。
- 氣血同調:人參補氣、雞血藤補血,契合「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之理。
- 脾腎雙補:紅參、白朮健脾胃以化生氣血,鎖陽、鹿肉溫腎以充先天,先後天同調。
(5)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 溫腎陽、補氣血、強筋骨,改善陽虛氣弱所致的代謝低下、能量不足狀態。其中:
- 鹿肉、紅參提振根本陽氣,增強機體抗寒與活動能力;
- 雞血藤、二至丸調和營血,改善氣血虧虛之疲乏;
- 續斷、狗脊針對腰膝痠軟的標症,直接強化筋骨功能。
全方陰陽互濟,氣血並補,適用於陽虛兼見精血不足之慢性虛損證候。
傳統服藥法
參鹿補膏清膏1千克,砂糖1.29千克。
益氣養血,補腎壯陽。
先將砂糖加水加熱烊化,濾過,然後與參鹿補膏清膏混合,濃縮至比重1.365(熱測),即得。密閉保存。
常用量每次1羹匙,開水沖服,日2次。
參鹿補膏清膏處方:紅參80克、鎖陽200克、淫羊藿300克、續斷200克、狗脊(制)300克、墨旱蓮草400克、白朮(麩炒)300克、玉竹(制)100克、鹿肉100克、仙鶴草400克、雞血藤800克、女貞子(制)6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鹿補膏, 出處:《上海市藥品标準》。 組成:參鹿補膏清膏1kg,砂糖1.29kg。 主治:益氣養血,補腎壯陽。主治:陽虛畏寒,精神疲乏,氣血不足,腰膝痠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