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僧方

泉僧方

QUAN SENG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5.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00%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泉僧方中使用石榴皮,主要考量其收斂止瀉、抑菌止痢的功效。石榴皮性澀味酸,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抑菌止瀉之效。

當患者出現腹瀉、痢疾等症狀時,石榴皮可收斂腸道,減少分泌,抑制病菌生長,從而達到止瀉止痢的效果。此外,石榴皮還有清熱解毒、止血的作用,對於因熱毒、血熱引起的腹瀉也有輔助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泉僧方]主治「金蠶毒,纔覺中毒」,金蠶毒為古代傳說中的蠱毒之一,屬蟲毒範疇。其症狀可能包括腹痛、嘔吐,或寄生蟲所致之異感。此方強調「纔覺中毒」即用,旨在趁蟲毒未深時,以吐法驅邪外出,契合中醫「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則。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石榴皮根
    性味酸澀,傳統用於殺蟲、止瀉。《本草綱目》載其能「止瀉痢、下血、脫肛、崩中帶下」,其殺蟲之效可能針對腸道寄生蟲(如絛蟲、蛔蟲),酸澀之性亦能收斂毒邪,防止蟲毒內竄。

  2. 白礬
    性寒酸澀,具催吐、解毒、殺蟲之效。《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其催吐作用可迫毒上越,搭配石榴皮根增強驅蟲效果,寒性亦可清解熱毒。

  3. 黑豆
    甘平,能解毒利水。《本草拾遺》稱其「煮汁飲,解蠱毒」。黑豆煮汁可緩和白礬之烈性,兼顧護胃,其富含蛋白質或能吸附毒素,輔助排毒。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吐法」為主導:

  • 先服白礬︰直接刺激胃黏膜誘吐,使未深入腸道之蟲毒隨嘔吐排出。
  • 次嚼黑豆︰解毒制衡白礬毒性,同時黑豆汁潤滑保護消化道。
  • 石榴皮根煮汁︰殺蟲成分(如鞣質、生物鹼)隨汁液作用於殘存蟲體,酸澀之性助鞏固腸道屏障。

三者協同,先吐後清,契合「急則治標」思路,針對蟲毒初犯、病位偏上(胃脘)者尤宜。其「活蟲吐出」的描述,或反映對腸道寄生蟲感染的直觀理解,具備一定實證經驗基礎。

傳統服藥法


石榴皮根不拘多少。
先吃白礬,次嚼黑豆,煮汁飲之,1-2盞即吐出活蟲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泉僧方, 出處:《醫統》卷七十七引《叢語》。 組成:石榴皮根不拘多少。 主治:金蠶毒,纔覺中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