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麥冬清肺飲中加入牛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利咽止渴:牛蒡性寒,味甘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渴、宣肺透疹等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熱解毒,緩解肺熱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與麥冬、生地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肺熱、潤肺燥的作用。
2. 疏散風熱,消腫散結:牛蒡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消腫散結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肺熱所導致的痰液壅滯、胸悶氣喘等症狀。同時,牛蒡還能促進汗液分泌,有助於散熱解表,進一步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
麥冬清肺飲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麥冬清肺飲主治肺熱燥咳,而石膏能清泄肺熱,使肺氣清涼,緩解燥咳症狀。
- 清熱解毒: 石膏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解肺熱之毒,同時也能改善因肺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因此,石膏的加入有助於促進整體療效,達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麥冬清肺飲中包含馬兜鈴,是基於馬兜鈴具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平喘的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口乾咽痛等症狀。
馬兜鈴含有馬兜鈴酸,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然而,馬兜鈴酸具腎毒性,長期或過量使用會損害腎臟,甚至引起腎衰竭。因此,使用含馬兜鈴的藥物應謹慎,需遵醫囑,避免長期服用,並定期監控腎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麥冬清肺飲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麻疹咳嗽出血,或嗆哽食」,針對麻疹病程中因肺熱壅盛導致的併發症:
- 咳嗽出血:因麻疹邪熱灼傷肺絡,肺陰受損,氣逆咳嗽兼見痰中帶血。
- 嗆哽食:肺熱上衝咽喉,氣道不利,進食時易引發嗆咳或吞嚥不暢。
此方設計以清瀉肺熱、止咳止血為主,兼顧護陰生津,適用於麻疹後期餘熱未清、陰津耗傷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物分析
牛子(牛蒡子,炒)
- 性味辛涼,歸肺經,能疏散風熱、解毒利咽。
- 炒製後減其寒滑之性,更適合麻疹後期肺熱咳嗽,兼能透邪外達。
石膏
- 辛甘大寒,專清肺胃實熱,尤其善治氣分高熱。
- 此處用於直折肺火,緩解肺熱壅盛引起的咳嗽、出血。
馬兜鈴
- 苦寒入肺,清肺降氣、止咳平喘。
- 古代用於肺熱咳血,其性降泄,能引火下行。
梔仁(梔子仁,炒)
- 出血時加用,取其苦寒清熱涼血,尤善清心肺之火。
- 炒炭後增其止血之效,針對熱傷肺絡之咳血。
糯米為引
- 甘平益胃,既能緩和諸藥寒涼之性,保護脾胃,又能滋養肺陰。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熱為主,兼顧宣降:
石膏直清肺熱,馬兜鈴降肺火,牛蒡子宣散餘熱,三者形成「清—降—宣」的協同作用,使熱邪不致鬱閉。 - 止血與防傷陰並行:
梔仁涼血止血,糯米甘潤護陰,防止石膏、馬兜鈴過於傷正。 - 針對麻疹病機特點:
麻疹後期熱毒雖減,但肺陰已傷,此方清而不峻,避免過度苦寒伐正,符合「疹後宜清潤」的治療原則。
推論可能的擴展功效
此方不僅適用於麻疹,凡「肺熱陰傷」所致的咳嗽、痰中帶血、咽喉不利(如肺火咳嗽、咽喉炎)等,只要辨證相符,皆可加減應用。
總結
麥冬清肺飲以清肺瀉火為核心,通過宣降肺氣、涼血止血、甘潤護陰的配伍,解決麻疹餘熱傷肺的繼發症狀。其組方結構簡潔,體現中醫「熱者寒之」「肺宜清降」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牛子(炒)、石膏、馬兜鈴各等分。
出血,加梔仁。
糯米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麥冬清肺飲,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二。 組成:牛子(炒)、石膏、馬兜鈴各等分。 主治:麻疹咳嗽出血,或嗆哽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