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除風散」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其能疏散風邪,止痛止癢,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關節痛、皮膚瘙癢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調和藥性: 「除風散」方劑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而防風的溫性,可以調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性過盛,導致損傷陽氣。同時,防風還能起到引導藥力向外疏散的作用,促進風邪的排出。
除風散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痛的功效。除風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肢體麻木疼痛等症,全蠍可幫助驅散風寒,止痛消腫,改善患者的症狀。
- 通絡活血: 全蠍還有通絡活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利於解除經絡阻滯,緩解疼痛。除風散中添加全蠍,可增強其通絡活血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痺痛。
「除風散」方劑中,加入「白花蛇」的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痛: 白花蛇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通絡活血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肢體麻痺等症狀,白花蛇能有效驅散風寒,解除痺痛。
- 活血化瘀: 白花蛇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阻滯,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因此,在「除風散」方劑中加入白花蛇,旨在提升其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溼邪所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的效果。
主治功效
除風散:中醫治療紫癜風的有效方劑
中藥方劑「除風散」,主要成分是防風、全蠍、白花蛇。
防風
- 性味:辛、溫
- 歸經:肺、脾、膀胱經
- 功效: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臨牀應用:感冒、流行性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肌肉痙攣、抽搐、瘀血經閉、痛經、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全蠍
- 性味:鹹、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 臨牀應用:肝風內動、頭暈目眩、手足抽搐、癲癇狂躁、中風後之痙攣、抽搐、肌肉痙攣、痛經、關節疼痛、肌肉痠痛、身重等。
除風散
由防風、全蠍組成,具有散風寒、祛風濕、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的作用。
主治功效
- 紫癜風(又稱紫斑症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 症狀:皮膚下出血,導致出現紅點或瘀傷
- 病因:免疫性疾病、藥物、感染、癌症等
治療
- 取決於病因,可能包括皮質類固醇、免疫抑製劑和輸血。
總結
中藥方劑「除風散」,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肌肉痙攣、抽搐、瘀血經閉、痛經、溫熱病、瘡瘍腫毒等疾病。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防風(去叉)2兩,車前子1兩,藁本(去苗土)1兩,細辛(去苗葉)1兩,五味子1兩,芎藭1兩半,桔梗(銼,炒)1兩半。
上為散。
每服1錢匕,空心、食前以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除風散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和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除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防風(去叉)1兩,蠍梢(炒)1兩,白花蛇頭2枚(酒浸,炙)。 主治:紫癜風。
除風散,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白礬3錢,川椒1錢,艾葉2錢,青鹽1錢。 主治:炎性瞼腫,眼瞼暴發赤癢,腫脹如杯。
除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二。 組成:防風(去叉)2兩,車前子1兩,藁本(去苗土)1兩,細辛(去苗葉)1兩,五味子1兩,芎藭1兩半,桔梗(銼,炒)1兩半。 主治:外物撞刺目睛,胞瞼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