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25%
心包經 18%
脾經 18%
膽經 6%
肺經 6%
肝經
胃經
心包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蓬萊棗

整體功效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主治

主治:癱瘓、痿爛,臭惡困頓者。

癱瘓、痿爛,臭惡困頓者,指因氣血不通,經絡不暢,導致肢體麻木、癱瘓,或肌肉萎縮、疼痛,或局部皮膚潰爛、發臭等症狀。

文獻參考

1.《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蓬萊棗,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治癱瘓、痿爛,臭惡困頓者。」 2.《本草正義》卷十八:「蓬萊棗,味甘,氣平,入脾、肝、腎三經。其功專於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凡因氣血不通,經絡不暢,而致肢體麻木、癱瘓,或肌肉萎縮、疼痛,或局部皮膚潰爛、發臭等症,皆可應用。」

傳統服藥法

北紅棗1斤(取肥大不破者,用於年葉、川椒煎湯,洗去棗上泥,陰乾),五台草取自然汁10碗(一名貓耳眼,又名濃灌草),透骨草(即馬鞭草)取汁1碗,左纏藤(即金銀花)取汁1碗,夏枯草取汁1碗,透天龍(即茜草)取汁1碗,土風藤(即九龍草)取汁1碗,蒲公英取汁1碗,黃花根1兩。
上各草於二月中旬收採,加白酒漿2碗,共入砂鍋內文火慢煎汁盡,外用沈香、麝香末為衣更妙。
每服先吃1枚,3日外增3枚,五日外增5枚,常服之。如病人手指攣瘸屈倒5年者服2斤,10年者服4斤,二十年者不治。服時要在靜處避風端坐養神。仍以扁柏、川椒湯洗手。其煮過棗汁,為瘡疽圍藥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大棗、透骨草、夏枯草、茜草、風藤、蒲公英組成。大棗補脾益氣,透骨草活血通絡,夏枯草清肝明目,茜草涼血止血,風藤祛風通絡,蒲公英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四肢麻痺癱瘓
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蓬萊棗,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北紅棗1斤(取肥大不破者,用千年葉、川椒煎湯,洗去棗上泥,陰乾),五台草取自然汁10碗(一名貓耳眼,又名濃灌草),透骨草(即馬鞭草)取汁1碗,左纏藤(即金銀花)取汁1碗,夏枯草取汁1碗,透天龍(即茜草)取汁1碗,土風藤(即九龍草)取汁1碗,蒲公英取汁1碗,黃花根1兩。 主治:癱瘓、痿爛,臭惡困頓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