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飲

PI PA YE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23%
心經 19%
膀胱經 13%
脾經 9%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葉飲方劑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肺止咳: 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其含有苦杏仁苷、蘋果酸、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尤為有效。
  2. 潤肺止渴: 枇杷葉同時具備潤肺止渴的作用,對於燥熱引起的口渴、咽喉乾燥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因此,枇杷葉是枇杷葉飲中重要的藥材,其清肺止咳、潤肺止渴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相關症狀的常用藥物。

枇杷葉飲中加入蘆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咽:枇杷葉性涼,擅長清肺熱,止咳化痰;而蘆根性寒,清熱生津,利咽開音。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增強清熱利咽之效,適用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利水消腫:蘆根具有利水消腫之功,可幫助體內積聚的水分排出,減輕咽喉部位的腫脹,進一步緩解咽喉疼痛。

枇杷葉飲是一張常見的中醫處方,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人參這一成分,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補益肺氣,增強體質。人參作為一味名貴的中藥材,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功效,在許多補益方劑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因虛弱導致的咳嗽或長期病後體虛者來說,人參可以幫助恢復身體機能,提高免疫力,從而對抗疾病。

此外,枇杷葉飲中的其他成分如枇杷葉本身就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與人參配合使用,不僅能夠針對咳嗽的症狀進行治療,還能夠調理體質,預防病情反覆。總體而言,加入人參使枇杷葉飲成為了一個既能治標也能治本的綜合性治療方案,適合不同類型的咳嗽患者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人參性溫熱,因此對於實熱證或火旺體質的患者應謹慎使用,最好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主治功效


枇杷葉飲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枇杷葉飲主治霍亂,症見心煩,懊憹不安,不得安臥。

病機分析:

霍亂是一種急性腸胃疾病,主要表現為劇烈吐瀉,嚴重者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危及生命。古文中所描述的“心煩,懊憹不安,不得安臥”的症狀,是霍亂病機中的一部分。

  • 外邪侵襲: 霍亂多因感受暑濕、寒濕或疫癘之邪所致。外邪侵犯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清濁相干,水穀不分。
  • 濕熱內蘊: 濕邪困阻中焦,郁而化熱,濕熱交蒸,上擾心神,則見心煩、懊憹、不得安臥。
  • 氣機逆亂: 脾胃升降失司,氣機逆亂,胃失和降則嘔吐,脾失健運則泄瀉。氣機逆亂,上沖心胸,亦可加重心煩不安的症狀。
  • 津氣耗傷: 劇烈吐瀉,導致體內津液和元氣大量耗傷。津傷則口渴欲飲,氣虛則神疲乏力。

治療原理:

枇杷葉飲的組方體現了“清熱化濕”、“和胃降逆”、“益氣生津”的治療原則。

  • 清熱化濕: 枇杷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在此方中主要取其和胃降逆之功,可緩解嘔吐症狀。蘆根清熱生津,解毒利尿,既能清解濕熱之邪,又能補充津液,還可促進邪熱從小便排出。二者合用,共奏清熱化濕、和胃降逆之功。
  • 益氣生津: 人參益氣固表,補中強身,可補充因吐瀉耗傷的元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
  • 其他藥物: 古文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如:
    • 竹茹: 清熱化痰,除煩止嘔,與枇杷葉合用,增強和胃降逆、止嘔之功。
    • 生薑: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既可制約蘆根的寒涼之性,又能增強止嘔作用。
    • 葛根、葛花、小豆花: 解酒毒,和胃氣。古方中常將此方用於解酒,如《肘後備急方》和《御藥院方》中都有記載。

綜合分析:

枇杷葉飲以枇杷葉、蘆根為主,清熱化濕,和胃降逆;輔以人參益氣生津。全方藥味精簡,切中霍亂“濕熱內蘊,氣機逆亂,津氣耗傷”的病機,故能治療霍亂所致的心煩、懊憹、不得安臥等症狀。

從古文記載來看,枇杷葉飲的應用不僅限於霍亂,還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 溫病: 如《外臺秘要》中記載“《古今錄驗》療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啘。枇杷葉飲子方”,以及《重訂廣溫熱論》中多次提到枇杷葉飲子,並將其用於治療溫病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兼證,如痰熱、濕熱、氣閉等。
  • 解酒: 如《肘後備急方》、《御藥院方》、《濟陽綱目》和《備急千金要方》等均有記載用葛花、葛根、小豆花等配伍枇杷葉飲,用於解酒,使人“倍能飲酒”或“令人不醉”。
  • 其他: 《証治準繩‧類方》中將枇杷葉飲用於治療“嘔噦,和中利膈”,並配伍人參、半夏、茯苓、茅根、生薑、檳榔末等藥物。

總之,枇杷葉飲是一首簡潔有效的方劑,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值得深入研究和應用。

傳統服藥法


枇杷葉(拭去毛)1分,蘆根(洗,焙)3分,人參1分。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入薤白5寸,煎至1盞,去滓溫服;有頃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嘔吐等。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嚴重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葉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枇杷葉(拭去毛)1分,蘆根(洗,焙)3分,人參1分。 主治:霍亂,心煩懊不得安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