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地丁灑

蝮蛇地丁灑

FU SHE DI DING SA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藥制劑匯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心經 50%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蝮蛇地丁灑中加入紫花地丁,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紫花地丁味苦、性寒,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繁殖,並促進組織修復,對於蛇毒引起的紅腫熱痛、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蝮蛇地丁灑中加入紫花地丁,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提高治療蛇毒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蝮蛇地丁灑」,古籍記載主治「軟組織化膿性感染」,即中醫所稱「癰瘡」、「疔毒」等熱毒壅滯、血肉腐敗之證。其效以「清熱消炎」為核心,對應中醫「解毒消腫、祛腐生肌」之法,外用可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局部紅腫熱痛、化膿潰爛等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蝮蛇

    • 性味辛溫,有毒,傳統用於祛風攻毒、散瘀消腫。《本草綱目》載蛇類可「透骨搜風,殺蟲解毒」,其蛇體含酶類及活性成分,可能具抗炎、促進組織修復之效。以乙醇或白酒浸泡,既能提取有效物質,又可中和部分毒性,轉為外用緩解熱毒。
  2. 紫花地丁

    • 性寒味苦辛,專入心肝經,為清熱解毒要藥。《本草正義》言其「消散癰腫,治一切疔瘡」。其成分如黃酮類、有機酸等,現代研究證實具抗菌、抗炎作用,與蝮蛇配伍,一寒一溫,共奏清熱消癰之效。

配伍推理與作用機理

  • 協同清熱:紫花地丁清解熱毒,蝮蛇散瘀消腫,兩者結合針對「熱毒瘀滯」病機,外用可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緩化膿。
  • 酒劑增效:乙醇作為溶劑,既能萃取蛇體與地丁的有效成分,又能借其辛散之性促進藥力滲透,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助潰瘍排膿生肌。

使用方法之原理
以藥棉濕敷患處並覆蓋塑料布,旨在保持藥物濃度與濕潤環境,避免創面乾燥結痂,利於膿液排出與組織修復。頻繁更換藥棉則可持續發揮藥效,符合「腐去新生」的瘡瘍治療原則。

此方體現中醫「以毒攻毒」與「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透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病灶,結合酒劑行散之力,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斂瘡之目的。

傳統服藥法


蝮蛇1-2條,紫花地丁1兩。
清熱消炎。
取活蝮蛇置於瓶中,加入70%乙醇或60度白酒1000毫升,加紫花地丁,封口,置於陰涼處,約3個月後即可使用,放置時間愈長愈好,藥液用完後可隨時添加。
用脫脂棉蘸取藥液敷患處,再用塑料布蓋於藥棉之上,每日更換數次,保持藥棉濕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蝮蛇地丁灑, 出處:《中藥制劑匯編》。 組成:蝮蛇1-2條,紫花地丁1兩。 主治:清熱消炎。主治: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