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知散

豫知散

YU Z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25%
心經 25%
大腸經 8%
肺經 8%
脾經 8%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豫知散中包含龍骨,主要是因為其 鎮驚安神 的功效。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能 鎮心安神,平肝熄風。對於驚悸不安、失眠健忘、癲癇抽搐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龍骨還有 固澀止汗 的功效,對於盜汗、自汗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因此,在豫知散中加入龍骨,有助於 平衡心神,穩定神經,達到整體療效。

豫知散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中包括了虎骨。虎骨在傳統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強筋健骨、袪風濕、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症狀。選擇使用虎骨作為豫知散的一味藥材,主要是基於其在中醫理論中的藥性與療效。

然而,現代由於野生虎種群數量大幅減少,以及國際間對虎類保護意識的提高,虎骨已被嚴格禁止貿易與使用。因此,現今臨床應用中已不再採用真虎骨,轉而尋找替代品或使用其他具有相似療效的藥物來配伍,如狗骨、牛骨等,以確保藥方的療效同時兼顧生態保護原則。在實際應用時,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及現代醫學倫理,選擇合適的藥材進行治療。

豫知散中包含遠志,主要原因如下:

  1. 安神定志,豁痰開竅: 遠志性味苦辛,具有安神定志、豁痰開竅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痰迷心竅等症狀。豫知散主治小兒驚癇、夜啼、痰盛、驚風等,而遠志的安神定志、豁痰開竅功效,可以幫助緩解這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 豫知散中其他藥物如僵蠶、全蠍等,也具有開竅醒神、驅風散邪的功效,遠志與之配合,可以增強其效果,共同起到鎮驚安神、豁痰開竅的作用。

因此,豫知散中包含遠志,是基於其藥理功效與其他藥物的協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豫知散】的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豫知散】記載於《醫方類聚》引《永類鈐方》,主要針對「好忘」(記憶力減退)及「神思虛弱」(心神耗損、思慮過度導致的精神疲憊)。其功效以「聰明益智」為核心,通過調攝心神、補益肝腎,改善健忘與腦力不足的症狀。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方劑由三味藥等分組成:

  1. 龍骨(鎮靜安神,固攝精氣)

    • 性味甘澀平,歸心、肝、腎經。
    • 傳統多用於安定浮越之心神,治療驚悸、失眠、多夢等症,其「斂神」作用可減少心神耗散,間接助益記憶力。
  2. 虎骨(強筋壯骨,補益肝腎)

    • 性味辛溫,歸肝、腎經(註:現代因保護動物已禁用,古方僅作分析)。
    • 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腦髓得養。古認為虎骨能「通督脈」,督脈統領陽氣而上通於腦,故可間接補益腦力。
  3. 遠志(交通心腎,化痰開竅)

    • 性味辛苦溫,歸心、腎、肺經。
    • 既能安神定志,又能化痰濕而通心竅,尤擅治療因「心腎不交」導致的記憶衰退,《神農本草經》言其「強志倍力」。

三、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此方的設計基於「形神同治」與「心腎共調」:

  • 形神兼顧
    虎骨補肝腎之形(物質基礎),龍骨、遠志調心神之用(功能表現),符合中醫「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思維。
  • 心腎相交
    遠志引腎氣上達於心,龍骨斂心火下歸於腎,二者協調可改善思慮過度導致的心腎不交(如失眠、健忘)。
  • 標本兼治
    健忘之「標」在心神不寧,「本」在肝腎虧虛,三藥合用以標本同治,達「益智」之效。

四、衍生推論

古人所謂「聰明益智」,可能與以下機制相關:

  1. 鎮靜與集中力:龍骨降低心神擾動,遠志提升專注力,類似現代改善注意力散漫。
  2. 補養腦髓:虎骨間接通過補肝腎以充養腦髓(中醫「腦為髓海」理論)。
  3. 化痰通竅:遠志化解痰濕阻塞心竅,改善思維遲鈍。

此方簡而力專,體現古代「以簡馭繁」的用藥智慧,適用於思慮過度、腦力透支或年邁肝腎漸衰者的調理。

傳統服藥法


龍骨、虎骨、遠志各等分。
聰明益智。
上藥治下篩。
每服方寸匕,食後服日2次。
《醫方類聚》引《永類鈐方》本方用法:上為細末,生薑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避免開車、操作機器等危險活動。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豫知散, 出處:《千金》卷十四。 組成:龍骨、虎骨、遠志各等分。 主治:聰明益智。主治:好忘,神思虛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