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犀散

SHE X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大腸經 15%
胃經 15%
腎經 13%
肝經 13%
膀胱經 7%
脾經 7%
心經 5%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蛇犀散中包含白花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白花蛇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通絡活血的功效。蛇犀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麻木不仁等症,而白花蛇的祛風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解毒消腫:白花蛇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蛇犀散中常配伍其他具有解毒消腫功效的藥材,如蜈蚣、全蠍等,共同發揮解毒消腫的功效,治療毒蛇咬傷、蜂蜇傷等症。

總而言之,白花蛇在蛇犀散中發揮著祛風止痛、解毒消腫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蛇犀散中包含犀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古人認為其對於熱毒熾盛、神昏譫語、斑疹熱病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故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疾病。
  2. 鎮驚止痙:犀角亦具鎮驚止痙之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等症。古人認爲犀角能清心火,平肝陽,故常用於治療熱性驚癇、癲癇等疾病。

然而,現今犀牛瀕臨絕種,犀角的藥用價值已遠不如其保護價值,應積極尋找替代藥材,避免因藥用而造成生態破壞。

蛇犀散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橘皮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痛的功效。蛇犀散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橘皮的理氣止痛作用可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痺痛症狀。

2. 助消化,增強藥效:橘皮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增強藥物療效。蛇犀散中包含多味藥材,橘皮的加入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

蛇犀散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瀉下通便:牽牛子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功效。蛇犀散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麻木癱瘓等病症,而這些病症往往伴隨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便祕。牽牛子可通便排毒,使氣血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二、消腫止痛:牽牛子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風濕痺痛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蛇犀散中配伍牽牛子,有助於整體方劑的消腫止痛作用,達到治療風濕痺痛的目的。

主治功效


瘰癧:中醫的觀點和治療

瘰癧,也稱淋巴結核,是結核桿菌侵犯淋巴結所致。中醫認為,瘰癧是陰寒之氣侵犯脈絡,導致血流不暢,與衛氣相搏,血凝不行所致。因此,中醫治療瘰癧,主要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為主。

常用的中藥

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赤芍、桃仁、紅花等。這些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功效。

中藥方劑「蛇犀散」

中藥方劑「蛇犀散」是治療瘰癧的常用方劑。該方劑組成包括:

  • 白花蛇:性涼,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結消腫的功效。
  •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
  •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 牽牛子:性苦、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主治功效

「蛇犀散」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功效。主治瘰癧。

現代醫學治療

現代醫學治療瘰癧,主要以抗結核藥物為主,輔以手術、放療等手段。

總結

中藥方劑「蛇犀散」是治療瘰癧的常用方劑。該方劑組成包括白花蛇、犀角、橘皮、牽牛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功效。主治瘰癧。現代醫學治療瘰癧,主要以抗結核藥物為主,輔以手術、放療等手段。

傳統服藥法


白花蛇肉(酒浸焙)4兩,犀角(鎊)1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牽牛子1兩半(1兩炒熟,半兩生用)。
上為散。
每服2錢匕,別入膩粉2錢匕,糯米飲調下,五更初服,至午前取下惡物。如取未盡,經半月後再服。未成瘡者。內消,成瘡者瘡自乾合。
白花蛇散(《三因》卷十五)、花蛇散(《證治要訣類方》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蛇犀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白花蛇肉(酒浸焙)4兩,犀角(鎊)1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牽牛子1兩半(1兩炒熟,半兩生用)。 主治:瘰癧。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