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礬散

HUANG F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礬散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散寒: 黃礬性寒,若單用易傷脾胃,而乾薑辛溫,可溫中散寒,緩解黃礬對脾胃的寒性損傷,避免藥物過於寒涼。

二、增強藥效: 乾薑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止痛的作用,可助黃礬祛風濕、消腫止痛,提升藥物整體療效。同時,乾薑可引導黃礬藥力下行,達至治療目的。

因此,黃礬散中加入乾薑,既能減緩藥性寒涼對脾胃的損害,又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黃礬散:中醫治療兒童消化不良、肚子脹大、腸子從肛門脫出病症的方劑

黃礬散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兒童消化不良、肚子脹大、腸子從肛門脫出等病症。

方劑組成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用法用量

黃礬散通常口服,一次 3-6 克,一日 2-3 次。

禁忌

  • 陰虛火旺者禁用。
  • 孕婦慎用。

注意事項

  • 服用黃礬散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黃礬散後,如果出現口乾、咽燥、便祕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總而言之,黃礬散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兒童消化不良、肚子脹大、腸子從肛門脫出等病症。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黃礬散應遵醫囑,並注意相關禁忌和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黃礬半兩,白礬半兩,青礬(燒令汁盡)半兩,白狗糞灰半兩,莽草半兩,雄黃(細研)半兩,石膽(細研)1分,莨菪子(炒令黑)1分,乾地龍(微炒)1分,人糞灰1分,麝香1錢(細研)。
上為末,都研令勻。
先以鹽漿水漱口2-3度,於上點之,日3次。有涎勿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黃礬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組成:黃礬半兩。 主治:聤耳。耳卒腫出膿。

黃礬散, 出處:《普濟方》二一三。 組成:黃礬1兩,乾薑1兩,葛勒蔓1兩。 主治:疳(匿蟲),腸頭挺出。

黃礬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黃礬半兩,烏賊魚骨1分,黃連1分(去須)。 主治:小兒聤耳出膿水。

黃礬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九。 組成:黃礬(燒研)1分,麝香(研)1錢,乾蛤殼(燒灰,研)1分,防風(去叉)1兩,獨活(去蘆頭)1兩。 主治:疳(匿蟲),齒根宣露。

黃礬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組成:黃礬(甘鍋燒通赤研入)1兩,生乾地黃(焙)半兩,胡桐淚半兩,升麻半兩,乾蝦蟆頭2枚(炙焦)。 主治:齒齦宣露,及骨槽風,小兒急疳,齦肉腫爛。

黃礬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黃礬半兩,白礬半兩,青礬(燒令汁盡)半兩,白狗糞灰半兩,莽草半兩,雄黃(細研)半兩,石膽(細研)1分,莨菪子(炒令黑)1分,乾地龍(微炒)1分,人糞灰1分,麝香1錢(細研)。 主治:急疳蝕齒齦,唇口壞爛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