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芽丸

槐芽丸

HUAI Y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60)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5%
肺經 15%
肝經 14%
脾經 10%
胃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9%
小腸經 4%
心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槐芽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清熱解毒功效: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槐芽的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作用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
  2. 促進藥物吸收: 皁莢含有皁苷類物質,具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可以提高槐芽等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因此,槐芽丸中加入皁莢,既能增強清熱解毒功效,又能促進藥材吸收,使其成爲治療熱毒壅盛的有效方劑。

槐芽丸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槐芽本身也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作用,與苦參搭配使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2. 抑菌抗炎: 苦參具有抑菌抗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減輕炎症反應,對於治療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皮膚感染、口腔潰瘍等,有良好的效果。槐芽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與苦參搭配使用,可共同發揮抑菌抗炎的作用。

槐芽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胃腸功能紊亂及相應的症狀。使君子,學名為「使君子仁」,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主要用作驅蟲和消食的藥材。其成分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從而減少腹脹、腹痛等不適感。

使君子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其驅蟲效果,特別對蛔蟲、鞭蟲等腸道寄生蟲有良好的驅除作用,這對於腸道健康至關重要。此外,使君子還能增強腸道的免疫力,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從而提升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因此,將使君子納入槐芽丸的成分中,有助於強化整體處方的療效,特別是在改善腸道功能和促進消化方面,使其在臨牀應用中更具有效性。

槐芽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止癢消腫:槐芽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痔瘡、肛門腫痛、濕疹等症。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腫之效,可配合槐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2. 祛風止癢,兼顧外用:槐芽丸可內服,亦可外用,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防風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配合槐花外用,更有效地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槐芽丸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槐芽丸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為主,而羌活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其可與槐花、苦參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功效,並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瘙癢、疼痛等症狀。
  2. 引藥下行: 槐芽丸中多用清熱解毒之品,容易上浮,羌活可引藥下行,使其藥力直達患處,發揮更好的療效。

槐芽丸方劑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祛風止痙: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的功效。槐芽丸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烏梢蛇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祛風止痙作用,有助於更有效地清除熱毒,緩解炎症。
  2. 活血通絡: 烏梢蛇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對於由熱毒阻滯經絡所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烏梢蛇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槐芽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一切癬。
古代所稱「癬」,泛指皮膚頑疾,常表現為瘙癢、脫屑、乾燥或紅疹,甚則厚如苔蘚,反覆難癒。此方以「一切癬」為治,顯示其針對廣泛性皮膚癬症,推測包含風癬、濕癬、乾癬等不同證型,尤其適用於風濕熱毒蘊結肌膚所致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槐芽(曬乾)

  • 性味功效:苦寒,入肝、大腸經。古載其能「涼血解毒,祛風止癢」。
  • 作用原理:癬病多因血熱風燥,槐芽善清血分濕熱,兼祛風邪,尤長於治皮膚熱毒瘡癬。

2. 皂莢芽(曬乾)

  • 性味功效:辛溫微毒,入肺、大腸經。具「搜風拔毒,殺蟲止癢」之效。
  • 作用原理:古代視皂莢為殺蟲治癬要藥,其性辛散,能透達肌膚風濕毒邪,針對癬症頑固瘙癢,可能與抑制皮膚寄生蟲或微生物有關。

3. 苦參

  • 性味功效: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經典燥濕殺蟲藥,治「惡瘡、疥癩、癢疹」。
  • 作用原理:清熱燥濕力強,直折皮膚濕熱毒火,現代研究證實其抗真菌作用,契合癬症病理。

4. 使君子

  • 性味功效:甘溫,入脾、胃經。傳統用於驅蟲,但亦能「消疳殺蟲」。
  • 作用原理:古代認為癬症與蟲積相關,使君子協同殺蟲,可能針對寄生蟲誘發之皮膚病變。

5. 防風、羌活

  • 性味功效:辛溫,皆入膀胱、肝經。長於「祛風勝濕,解表透邪」。
  • 作用原理:風邪為癬症誘因,二藥宣散肌表風濕,開腠理以透毒外出,緩解瘙癢脫屑。

6. 烏蛇(酒浸)

  • 性味功效:甘平,入肝經。為「祛風通絡,攻毒止癢」要藥。
  • 作用原理:蛇類善行,能深入血絡搜剔隱伏風毒,針對頑固癬症之瘀阻肌膚,酒浸增強活血透達之效。

方劑配伍邏輯

  • 核心思路:以「清熱燥濕、殺蟲解毒」為主,輔以「祛風透邪、活血通絡」。
  • 君臣佐使
    • 君藥:槐芽、皂莢芽,直攻血分濕熱與肌表風毒。
    • 臣藥:苦參助清熱燥濕,使君子助殺蟲。
    • 佐藥:防風、羌活發散風邪,開透腠理。
    • 使藥:烏蛇引藥入絡,兼調氣血。
  • 協同效應:全方寒溫並用,外透內清,契合癬症「風濕熱毒交纏」之病機。

蜜丸與酒服意義

  •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峻烈,延長藥效,甘緩護胃。
  • 溫酒送服:酒性辛散,助藥力行散肌表血絡,增強祛風活血之效。

此方體現古代「異病同治」思想,針對癬症多因「蟲、風、濕、熱」的複合病機,以綜合攻毒為策略,非僅限現代真細菌感染範疇。

傳統服藥法


槐芽(曬乾)1斤,皂莢芽(曬乾)1斤,苦參3兩,使君子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烏蛇1條(酒浸,去皮骨,炙)。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至晚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小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槐芽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組成:槐芽(曬乾)1斤,皂莢芽(曬乾)1斤,苦參3兩,使君子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烏蛇1條(酒浸,去皮骨,炙)。 主治:一切癬。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