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感冒清方劑中加入大青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 大青葉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對於感冒初期,因風熱外邪入侵,導致發熱、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大青葉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症狀。
2. 涼血止血: 大青葉亦可涼血止血,對於感冒引起的鼻腔出血、咽喉出血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大青葉在感冒清方劑中發揮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感冒相關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感冒清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流行性感冒」,症狀包括發熱、惡寒、咽痛、鼻塞,舌象偏紅、苔薄白,脈象浮數。根據中醫理論,此證屬「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病機為外感風熱之邪,侵犯肺衛,導致正邪相爭,肺氣失宣。
- 發熱、惡寒:風熱之邪襲表,衛陽被鬱,故發熱重、惡寒輕(與風寒感冒的惡寒重、發熱輕不同)。
- 咽痛:風熱上攻咽喉,局部氣血壅滯。
- 鼻塞:肺開竅於鼻,風熱犯肺,鼻竅不利。
- 舌紅、苔薄白、脈浮數:舌紅為熱象,苔薄白表邪淺,脈浮主表證,數主熱,綜合反映外感風熱之邪。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因原文未明確列出具體藥物組成,以下基於「抗流感病毒」及主治症狀,推測可能配伍思路。)
1. 可能藥物組成方向
風熱感冒的經典治法為「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推測方中可能含以下類別的藥物:
- 辛涼解表藥: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可疏散風熱、透邪外出。
- 清熱解毒藥:如板藍根、大青葉、黃芩,針對流感病毒(中醫稱「疫毒」),清熱瀉火、解毒利咽。
- 宣肺利咽藥:如桔梗、甘草,緩解咽痛、鼻塞,助肺氣宣降。
- 透表退熱藥:如柴胡、葛根,解肌退熱,緩解發熱症狀。
2. 治療原理
- 抗病毒與解表並行:
現代研究顯示,金銀花、板藍根等具抑制流感病毒作用,中醫則認為其能「清熱解毒」;配伍辛涼解表藥(如薄荷)可開腠理、透邪外出,體現「表裡雙解」思路。 - 調和肺衛:
風熱犯肺,需恢復肺氣宣發肅降。桔梗、牛蒡子等能宣肺利咽,改善鼻塞、咳嗽;甘草和中,調和諸藥。 - 標本兼顧:
清熱藥治本(內熱與病毒),解表藥治標(表證症狀),符合中醫「既病防變」原則,防止熱邪內傳。
三、總結
此方推測以「辛涼解表結合清熱解毒」為核心,針對流感熱證,既符合傳統外感風熱的辨證論治,亦融入現代抗病毒思維,體現中醫「異病同治」與「辨病-辨證結合」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抗流感病毒。上各研為細粉,混勻,制粒或裝膠囊。
每次3-4片(膠囊1-2粒),口服,日3次。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感冒清, 出處:廣州白雲山制藥總廠。 組成:山芝麻、闆蘭根、鬼針草、崗梅根、大青葉、穿心蓮、鹽酸嗎啉胍、撲熱息痛、撲爾敏等。 主治:抗流感病毒。主治:流行性感冒,發熱,惡寒,咽痛,鼻塞,舌偏紅,苔薄白,脈浮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