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芸苔熨方
YUN TAI YUN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17)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33%
脾經 33%
肺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蕓薹熨方中包含蕓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散結: 蕓薹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通經絡、散結消腫之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局部炎症消散。
2. 解毒止痛: 蕓薹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緩解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局部疼痛。其含有的芥子油苷可轉化為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芥子油,有助於消腫止痛。
因此,蕓薹在蕓薹熨方中起到溫通散結、解毒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芸苔熨方》主治「瘰疽似癰而小有異,今日去膿了,明日還滿,膿如小豆汁者」。瘰疽為古代病名,屬瘡瘍一類,特點為局部化膿反覆難癒,膿液稀薄如豆汁。此症類似現代所指的慢性化膿性炎症(如淺表膿腫或淋巴結結核化膿)。古人使用「熨法」以熱力與藥性結合,旨在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排出膿毒。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單藥組成:芸苔
- 基原與性味:芸苔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莖葉或種子,古代亦稱「胡菜」。性平、味辛,傳統認為其能「散血消腫」(《本草綱目》),外用多治丹毒、瘡癰。
- 作用機制:
- 物理熨法:生芸苔搗爛後濕敷加熱,藉溫熱效應擴張患處血管,促進膿液吸收與排出。
- 藥理推測:現代研究指出,油菜含硫苷類成分(如黑芥子苷),水解後生成異硫氰酸酯,具抗菌、消炎作用,可能抑制化膿性感染之病原。
2. 製法與用法邏輯
- 熱灰熨法:將藥袋埋熱灰中保溫,反覆熨貼患處。此為古人「溫通」思路,類似現代熱敷療法,通過持續溫熱刺激:
- 加速局部代謝,改善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 軟化瘡口,利於膿液引流。
- 冬用乾者:因冬季新鮮芸苔難以取得,改用乾品搗碎後濕敷,保持藥性一致,顯示古人用藥之因地制宜。
治療原理綜論
《芸苔熨方》以「外治熨法」為主,結合藥物與物理作用:
- 排膿袪腐:熱力助膿液外透,芸苔辛散之性可能輔助清除瘡口瘀滯。
- 消炎生新:芸苔潛在抗菌成分配合溫熱效應,或能抑制細菌繁殖,減少膿液再生。
- 調暢氣血:熨法溫通經絡,解決「膿反覆滿」之氣血壅滯病機。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針對慢性化膿性疾病,以簡便單藥結合物理療法,達到標本兼顧之效。
傳統服藥法
芸苔。
上熟搗,濕布袋盛之,埋熱灰中,更互熨之,即快得安,不過再三即愈。冬用乾者。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芸苔熨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芸苔熨方,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芸苔。 主治:瘰疽似癰而小有異,今日去膿了,明日還滿,膿如小豆汁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