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滅疥膏
MIE JIE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1.0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滅疥膏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殺滅疥蟲: 硫磺具有強烈的殺菌和殺蟎作用,可以有效殺死疥蟲,從而達到治療疥瘡的目的。硫磺的殺蟎機制主要是透過氧化作用,破壞疥蟲的蛋白質和細胞膜,使其失去活性。
- 抗炎消腫: 硫磺除了殺蟎作用外,還具有抗炎消腫的作用,可以減輕疥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硫磺可以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並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滅疥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不論輕重或經年不癒之乾濕疥瘡」,其核心在於「殺蟲、解毒、止癢」。疥瘡由疥蟎寄生皮膚所致,古代歸因於「蟲毒濕熱」,症狀以劇癢、皮膚丘疹、潰爛為主。乾疥多因血燥,濕疥則因濕熱鬱結,而本方標榜能通治兩類,顯示其具「燥濕清熱、殺蟲斂瘡」之雙向調節作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硫黃粉
- 性味溫熱,有毒,傳統視為「殺蟲要藥」,尤其針對皮膚寄生蟲(如疥蟎)。
- 其揮發成分(如硫化氫)可滲透蟲體,破壞代謝;另能溶解角質,促進藥物滲透。
- 溫性反佐濕熱瘡瘍,恐與「石灰」之寒涼互制,形成「溫清並用」之局。
石灰塊
- 性味辛溫,但溶於水後轉為鹼性(氫氧化鈣),具強腐蝕性與收斂性,可「蝕惡肉、燥濕止血」。
- 與硫黃共煮,可能生成硫代硫酸鈣等複合物,增強殺菌(如破壞疥蟎體壁)及收斂瘡面之效。
製劑工藝的增效邏輯
- 水煮取液:硫黃與石灰在高溫下反應,可能生成部分可溶性硫化物(如多硫化物),增強滲透性;石灰鹼性環境亦可水解硫黃,提升活性。
- 加油乳化:以花生油為基質,緩和石灰與硫黃的刺激性,形成「油包水」劑型,延長藥效並保護創面;杏仁油矯味兼潤膚,防過度乾燥。
整體作用推論
此方藉硫黃殺蟲、石灰腐蝕蟲體與收濕,油膏劑型緩和毒性,形成「攻邪不傷正」之局。適用於疥蟎寄生為主之實證,或滲出性濕疥。然需注意,現代觀點中,石灰的強鹼性可能損傷正常皮膚,而硫黃濃度(4兩對2升水)需實證評估安全性。
傳統服藥法
硫黃粉4兩,石灰塊4兩。殺菌,消毒,止癢,滅疥。
以上藥入沙鍋內加水2升,共煮一小時,隨煮隨添水,並攪拌之,然後取下,用濾紙取500毫升,得深紅色之澄明液,隨即徐徐加入花生油,隨加隨攪至呈黃色之稠厚液,不現出紅色水珠為止,並滴少許杏仁油作為矯味劑。
搽抹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疥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