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合劑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雄黃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雄黃是天然礦物質,主要成分為三硫化二砷,具有消毒、解毒的功效。其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燥濕消腫,常用於治療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各類疾病,如感冒、咳嗽、痢疾等症狀。
雄黃的使用也體現了中醫藥對於天然資源的重視,尤其是在處理感染和炎症方面。此外,雄黃還被認為能夠改變人體內部的生理環境,有助於強化免疫系統。然而,由於其內含的砷成分,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需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總的來說,雄黃合劑的組成中包含雄黃,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效及其在特定臨牀應用中的價值,展現了中醫藥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智慧。
雄黃合劑中包含吳茱萸,其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止痛消積: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積之效。雄黃合劑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而吳茱萸的溫中散寒作用可配合雄黃驅除寒邪,緩解胃痛。
- 助雄黃驅蟲止癢:吳茱萸有殺蟲止癢的作用,與雄黃同用,可增強驅蟲止癢的效果。雄黃合劑中含有雄黃,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吳茱萸的加入可增強其驅蟲效果,使治療效果更佳。
雄黃合劑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雄黃性溫燥,易傷肺津,加入川貝母可緩解其燥性,並助其清熱化痰,使藥性更平和。
- 解毒消腫: 川貝母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可與雄黃相輔相成,共同減輕毒邪對人體的侵害。
因此,川貝母的加入不僅平衡了雄黃的燥性,更增強了藥方的清熱化痰、解毒消腫功效,提高了藥效。
雄黃合劑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腫止痛: 威靈仙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雄黃合劑本身也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增強消腫止痛的功效。
- 驅蟲殺菌: 威靈仙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抑制某些細菌的生長。雄黃合劑中含有雄黃,具有驅蟲、殺菌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抗菌作用,並起到驅蟲的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威靈仙的加入,可以提高雄黃合劑的消腫止痛和驅蟲殺菌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雄黃合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有效緩解雄黃毒性所致的局部組織損傷,如紅腫、疼痛等。
- 輔助雄黃驅蟲: 五靈脂味辛、性溫,能促進血液循環,輔助雄黃驅除體內寄生蟲,增強其殺蟲功效。
此外,五靈脂與雄黃配伍,還能起到相輔相成、協同增效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藥效,減少毒副作用。
雄黃合劑中加入白芷,是基於白芷的以下特性:
- 解毒散瘀:白芷具有解毒散瘀的功效,可輔助雄黃清熱解毒,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
- 通竅止痛:白芷具通竅止痛之效,可改善因毒素入侵而引起的鼻塞、頭昏、頭痛等症狀,並緩解疼痛。
因此,白芷在雄黃合劑中發揮輔助作用,增強解毒、止痛、通竅等功效,有助於全面提升治療效果。
雄黃合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驅風散寒之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與雄黃合用,可增強其驅風散寒之力,更好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
- 協同解毒作用: 細辛亦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與雄黃合用,可以相互協同,增強解毒功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治療毒蛇咬傷、蟲獸傷等。
細辛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使雄黃合劑更加安全有效,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雄黃合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毒蛇咬傷」,主要針對蛇毒侵入人體後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瘀血及全身中毒症狀。古代醫家認為蛇毒屬「風火濕毒」,需以解毒、活血、散瘀、止痛為治療原則。
二、組成藥物功效及配伍邏輯
雄黃(9克)
- 性味辛溫,有毒,具強力解毒殺蟲、燥濕祛風之效。
- 為方中君藥,直接攻蛇毒,化解風火濕毒。
吳茱萸(9克)
- 性味辛熱,能散寒止痛、降逆氣,兼引藥下行。
- 輔助雄黃散寒濕,緩解蛇毒引起的冷痛麻木。
貝母(12克,應為浙貝母)
- 性味苦寒,清熱化痰、散結消腫。
- 針對蛇毒引起的局部腫脹熱毒,助化痰瘀。
威靈仙(12克)
- 性味辛鹹溫,祛風濕、通經絡、止痛。
- 疏通被蛇毒阻滯的經絡,緩解肢體痹痛。
五靈脂(9克)
- 性味甘溫,活血散瘀、止痛解毒。
- 專攻蛇毒所致的血瘀腫痛,改善局部循環。
白芷(9克)
- 性味辛溫,祛風燥濕、消腫排膿。
- 助雄黃解毒,並引藥上行,兼緩頭面腫毒。
細辛(3克)
- 性味辛溫,散寒祛風、通竅止痛。
- 助吳茱萸溫通經脈,協同化解蛇毒寒凝之性。
三、治療原理推論
解毒為主,兼顧活血
- 雄黃為核心解毒藥,配合貝母、白芷清熱消腫,針對蛇毒風火濕熱之性。
- 五靈脂、威靈仙活血通絡,防止毒瘀互結。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 吳茱萸、細辛溫散蛇毒寒濕特性,緩解肢體冷痛;白芷、威靈仙祛風濕,改善痹阻。
內服結合酒送,增強藥效
- 酒性辛熱,能行藥勢、加速血行,助藥物迅速分散至全身,尤其適合蛇毒攻心前的急救。
四、總結
此方以「解毒—活血—通絡」為治療思路,雄黃直解蛇毒,貝母、白芷清熱消腫;吳茱萸、細辛溫散寒凝;五靈脂、威靈仙化瘀通絡,共奏攻毒消腫、止痛救急之效。適合早期蛇毒未深陷時使用,屬「急則治標」之方。
傳統服藥法
雄黃9克,吳萸9克,貝母12克,威靈仙12克,五靈脂9克,白芷9克,細辛3克。
上共研為細末。
每次服9克,日3次,用開水及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合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雄黃9g,吳萸9g,貝母12g,威靈仙12g,五靈脂9g,白芷9g,細辛3g。 主治:毒蛇咬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