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傷飲
LIU SHA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科秘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心經 18%
脾經 18%
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10%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流傷飲中包含劉寄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劉寄奴性苦寒,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功效。流傷飲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而劉寄奴能有效疏通經絡,消除瘀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劉寄奴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腫痛,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緩解炎症反應,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
因此,流傷飲中加入劉寄奴,可以發揮其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更好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疾病。
流傷飲中包含骨碎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壯骨:流傷多因跌打損傷、筋骨扭傷所致,而骨碎補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之效,能促進骨骼生長修復,減輕疼痛,有助於傷勢恢復。
- 止痛消腫:流傷常伴有疼痛、腫脹等症狀,骨碎補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和腫脹。
因此,骨碎補的加入,不僅有助於傷勢恢復,同時能緩解流傷帶來的不適感,是流傷飲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流傷飲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延胡索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流傷多因寒邪侵襲,導致氣血凝滯,脈絡不通而發病,延胡索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促進血行,緩解疼痛。
- 疏肝解鬱: 流傷常伴有胸悶、脅痛、口苦等肝鬱氣滯的症狀,延胡索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症狀,有助於整體病情的改善。
主治功效
流傷飲主治功效分析及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流傷飲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特別是伴有內傷瘀血的症狀。具體來說,它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 **傷血海:**症見吐血、胸痛。
- **傷氣海:**症見氣喘、大痛、身瘦、盜汗、食少、腫痛。
- **傷兩腎:**症見耳聾、額角發黑、面如哭狀。
- **傷大肚:**症見便血、面赤、氣滯。
- **傷心口:**症見面青、氣短、吐血、呼吸大痛、身體不能動。
- **傷肝部:**症見面色青紫、眼赤、發熱。
從以上症狀可以看出,流傷飲主治的傷情都比較嚴重,甚至有致命的危險。古代醫家常將流傷飲作為這些重傷的首選方劑之一,之後再根據病情配合其他方劑進行治療。
治療原理
分析古文中的用藥,可以看出流傷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疏肝理氣三個方面:
活血化瘀:
- 當歸身(酒洗):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是治療跌打損傷的常用藥。
- 劉寄奴(未提供於古文但出現於方劑組成): 活血止痛,消腫解毒,是方中主要針對瘀血的藥物。
行氣止痛:
-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延胡索(未提供於古文但出現於方劑組成): 行氣活血,鎮痛安神。
- 香附(便制):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 獨活: 祛風濕,止痛,解表。
疏肝理氣:
- 柴胡: 疏肝解鬱,升陽舉陷。
- 青皮: 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 枳殼: 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 **紫蘇:**解表散寒,行氣寬中。
此外,**杜仲(炒去絲)**用於補肝腎、強筋骨,甘草調和諸藥。
**骨碎補(未提供於古文但出現於方劑組成):**強筋健骨、舒緩關節疼痛。
總體而言,流傷飲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疏肝理氣等作用,來改善跌打損傷引起的氣血瘀滯、經絡不通等病理狀態,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方中藥物配伍精妙,既能針對瘀血、疼痛等主要症狀,又能兼顧肝氣鬱滯等伴隨症狀,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劉寄奴1錢,骨碎補5錢,元胡5錢。
如傷重,加山羊血(研)1錢,或加地龍2條(去垢,炙,為末)。
水2鐘煎,加童便1小鐘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流傷飲, 出處:《傷科秘方》。 組成:劉寄奴1錢,骨碎補5錢,元胡5錢。 主治:跌撲挫傷,筋骨碎斷,內有瘀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