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青木香丸

JIA WEI QING MU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四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3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脾經 22%
肺經 15%
大腸經 7%
肝經 7%
膽經 7%
三焦經 7%
腎經 7%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青木香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該方中加入木香,可以增強行氣止痛作用,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助脾運化: 木香能健脾消食,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以更好地調理脾胃,提高藥物吸收利用率,增強治療效果。

加味青木香丸中加入丁香,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胃散寒,止嘔止瀉: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寒邪犯胃引起的胃寒嘔吐、腹痛腹瀉,以及脾胃虛寒所致的食慾不振等症狀,丁香能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
  2. 行氣止痛,消腫生肌:丁香具有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牙痛、口臭、腹痛、跌打損傷等症。加之青木香亦有行氣止痛之效,二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加味青木香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助消化,增進藥效: 神麴性溫,入脾胃經,能消食積、化癥瘕,促進消化吸收。與青木香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提高藥效,使藥力更易於吸收。
  2. 緩解藥性,保護脾胃: 青木香性偏寒,長期服用可能傷及脾胃。神麴性溫和,能起到緩解青木香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服用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加味青木香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世醫得效方》記載,加味青木香丸主治 「糍糕傷脾,噫醋不食,心腹作痛。」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飲食積滯,脾胃受損所致的病症。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消食導滯:方中神麴善於消食化積,尤其擅長消化谷食、酒食積滯。針對糍糕等糯米類食物難以消化的特點,神麴可促進其分解吸收,減輕脾胃負擔。

  2. 行氣止痛:方中木香為行氣要藥,其性溫味辛,擅長行氣止痛,尤其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有良好的療效。針對糍糕傷脾導致的氣機阻滯,心腹作痛,木香可以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3. 溫中散寒:方中丁香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針對患者出現的「噫醋」(即噯氣反酸)症狀,丁香可以溫暖脾胃,抑制胃酸過多分泌,並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排空胃內容物,從而緩解噯氣反酸的症狀。

總體而言,加味青木香丸以消食導滯、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為主要治療原則。三藥合用,標本兼顧,既能消除積滯之實邪,又能調理脾胃之虛損,從而達到緩解症狀,恢復脾胃功能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青木香丸300粒,白丁香10粒,小酒曲2錢。
上為末,入巴豆三粒,更研和令勻,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生薑、橘皮湯送下。宿滯既去,其疾自安。又用小酒曲、木香2件為末,鹽湯調服,口有酒香是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胃下垂噯氣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青木香丸, 出處:《得效》卷四。 組成:青木香丸300粒,白丁香10粒,小酒曲2錢。 主治:糍糕傷脾,噫醋不食,心腹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