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梅頂方劑中包含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烏梅味酸性寒,入肺、肝、脾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解毒斂瘡之效。方劑中以烏梅爲主藥,可有效收斂腸道,止瀉痢,緩解因脾胃虛寒、寒濕泄瀉等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 生津止渴: 烏梅性酸,可生津止渴,並可緩解因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狀。方劑中加入烏梅,可補充津液,使人體陰液充足,達到治療目的。
烏梅頂方劑中包含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青黛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烏梅頂方劑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狀,青黛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與烏梅、生地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化瘀止痛: 青黛還具有化瘀止痛的作用,可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烏梅頂方劑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赤芍等,青黛的加入可增強化瘀止痛的效果,有助於緩解出血引起的疼痛。
「烏梅頂」方劑中使用「豬牙皁」,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的功效。
豬牙皁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烏梅頂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濕疹、皮膚瘙癢等症。豬牙皁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除濕、止癢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烏梅頂」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因其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平肝熄風,鎮驚安神,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
烏梅性酸,味甘,入肺、肝、脾經,能斂肺止咳,生津止渴,收斂止瀉,並可解毒消腫。與硃砂合用,可增強其鎮驚安神之效,並輔助清熱解毒。
然而,硃砂屬有毒藥物,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長期或過量使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烏梅頂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
根據《串雅補》記載,烏梅頂主治「痰毒」。
組成分析
烏梅頂由以下四味中藥組成:
- 烏梅:十枚
- 青黛:三錢
- 牙皂(炙):三錢
- 硃砂:三錢
劑型與用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以煉白蜜製成丸劑,每丸大小如芡實。成人每次服用三丸,兒童每次服用一丸,以清湯送服。
功效分析
烏梅頂的功效主要來自於其組成藥物的藥性與相互作用。
- 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在本方中,烏梅主要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減輕痰毒引起的相關症狀。
- 青黛:味鹹,性寒。歸肝、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的功效。在本方中,青黛主要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針對痰毒的熱毒性質。
- 牙皂(炙):味辛、鹹,性溫;有小毒。歸肺、胃經。具有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的功效。炙牙皂的毒性較生品降低。在本方中,牙皂起到祛除頑痰的作用,是治療痰毒的關鍵藥物。
- 硃砂:味甘,性寒;有毒。歸心經。具有清心鎮驚、安神解毒的功效。在本方中,硃砂主要起到安神和增強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痰毒引起的煩躁不安等症狀。
治療原理
綜合以上藥物的功效,可以推斷烏梅頂治療痰毒的原理主要是:清熱解毒、祛痰開竅、收斂固澀、安神定驚。青黛和硃砂針對痰毒的熱毒性質,起到清熱解毒和安神的作用;牙皂則強力祛除頑痰,消除痰毒的根本;烏梅則收斂固澀,防止正氣耗散,並有助於緩解痰毒引起的相關症狀。四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化痰開竅之效,從而達到治療痰毒的目的。
總結
烏梅頂是一個以祛痰為主,兼顧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的方劑,適用於治療痰毒證。其配伍精妙,通過多種藥物的相互協調,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烏梅10枚,青黛3錢,牙皂(炙)3錢,朱砂3錢。
上為細末,煉白蜜為丸,如芡實大。
大人3丸,小兒1丸,清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潰瘍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不宜服用。
-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梅頂, 出處:《串雅補》卷一。 組成:烏梅10枚,青黛3錢,牙皂(炙)3錢,朱砂3錢。 主治:痰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