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煎

YANG GAN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4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脾經 20%
肺經 20%
腎經 20%
肝經 16%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羊肝煎方劑中包含羊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益血: 羊肝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補肝益血、明目退翳之效。對於肝血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模糊、面色蒼白等症狀,羊肝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 滋陰潤燥: 羊肝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鐵等營養成分,對於陰虛血燥、津液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羊肝能起到滋陰潤燥、養血生津的作用。

中藥方劑「羊肝煎」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積化滯: 神麴性溫,善於消食積,化瘀滯。羊肝性平,入肝脾經,有養血補肝的功效。神麴與羊肝搭配,可以有效地消解積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肝血的生成,達到滋養肝臟的目的。
  2. 調和藥性: 羊肝偏於滋膩,加入神麴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防止藥性過於滋膩,影響藥效的發揮。同時,神麴還有行氣止痛的效果,可以緩解因肝氣不舒引起的胸悶、腹痛等症狀。

羊肝煎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是利用其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生津止渴的作用。羊肝性溫,味甘,歸肝、脾經,有補肝明目、養血潤燥的功效。

將地骨皮與羊肝配伍,可以起到寒熱相濟、陰陽調和的作用。地骨皮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羊肝的溫燥之性,防止其燥熱傷陰。同時,地骨皮的滋陰作用可以配合羊肝的補肝功效,更好地達到滋陰補肝、清熱涼血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羊肝煎」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我們可以歸納出「羊肝煎」的相關資訊如下:

  1. 《滇南本草》 提到「其子同地草果為末,用黑羊肝煎湯,治小兒疳積眼眥最效。」

    • 這裡指的是將某種植物的子與地草果研磨成粉末,並用黑羊肝煎的湯送服,治療小兒疳積導致的眼部問題效果顯著。此處的「羊肝煎湯」應視為一種藥引或煎煮藥材的方式,而非完整的方劑。
  2. 《本草綱目》 提到「痘後目翳:蟬蛻為末。每服一錢,羊肝煎湯下,日二。(錢氏)」

    • 這裡指出用蟬蛻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羊肝煎的湯送服,每日兩次,可以治療痘疹後出現的眼翳。同樣的,「羊肝煎湯」在此也是作為藥引使用。
  3. 《聖濟總錄》 記載「補藥(一本作治補虛勞)。羊肝煎方」

    • 這裡明確指出「羊肝煎」是一個方劑,具有補益作用,可用於治療虛勞。但並未提供具體的組成藥物。接著描述了一種包含羊肝在內的藥膳製作方法,並指出此藥膳可「補虛勞」。
  4. 《慈幼新書》 提到「為末,羊肝煎湯調食。」

    • 這裡沒有明確指出方劑名稱,但表示將某些藥物研磨成粉末後,用羊肝煎的湯調和後食用。
  5. 《壽世保元》 提到「一痘入眼成翳。用蟬蛻為細末。羊肝煎。調化。食後服。」

    • 這裡與《本草綱目》的記載類似,都是使用蟬蛻,並用羊肝煎的湯調和後服用,用於治療痘疹後眼翳。
  6. 《神農本草經疏》 引用「錢氏方:痘後目翳。蟬蛻為末,每一錢,羊肝煎湯下,日二服。」

    • 與《本草綱目》引用的內容相同,再次強調「羊肝煎湯」在此作為藥引使用。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文獻內容,「羊肝煎」主要應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作為藥引: 在多個文獻中,「羊肝煎湯」被用作藥引,特別是與蟬蛻合用,治療痘疹後眼翳。中醫認為,羊肝具有滋陰養血、明目潤燥的功效,以羊肝煎湯送服藥物,可以引藥入肝經,增強藥物對眼部疾病的治療效果。
  2. 補虛勞: 《聖濟總錄》明確指出「羊肝煎方」可以治療虛勞。結合羊肝本身的滋補作用,可以推測此方劑可能具有補益氣血、滋養肝腎的作用,從而改善虛勞症狀。
  3. 小兒疳積眼眥:《滇南本草》中提到的「其子同地草果為末,用黑羊肝煎湯」的用法,雖然沒有直接使用「羊肝煎」這個方劑名稱,但其思路與上述兩種應用類似,也是利用羊肝的滋補和引經作用,增強其他藥物治療小兒疳積眼眥的效果。小兒疳積多與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有關,羊肝入肝經,而中醫認為肝與脾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因此,羊肝在此方中可能發揮了協調肝脾、促進運化的作用。

總結

根據現有資料,「羊肝煎」這個方劑主要通過滋補肝腎、補益氣血、引藥入經等方式發揮作用。它既可以作為獨立的方劑用於治療虛勞,也可以作為藥引,與其他藥物配伍,增強治療眼部疾病,特別是痘疹後眼翳,以及小兒疳積眼眥的效果。然而,古代文獻中並未詳細記載「羊肝煎」的完整組成,後世所傳「羊肝煎」的組成有「神麴」、「地骨皮」,但是這些信息並未在提供的古文內容中出現。

傳統服藥法


羊肝(細切)1具,羊脊膂肉(細切)1條,陳曲末3兩,枸杞根5兩(切,以水1鬥2升,煮取9升,去滓)。上4味,先以枸杞根汁重煎令沸,次入肝肉、曲末,並蔥豉汁調和,漸漸煎如稠糖,分作3服,空腹、日午、夜臥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

相同名稱方劑


羊肝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羊肝(細切)1具,羊脊膂肉(細切)1條,陳曲末3兩,枸杞根5兩(切,以水1鬭2升,煮取9升,去滓)。 主治:虛勞。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