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大承氣湯

JIN TUI DA C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肝經 12%
小腸經 8%
三焦經 8%
心經 7%
肺經 4%
腎經 4%
心包經 4%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進退大承氣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方劑中使用大黃,旨在快速清除腸胃積熱,改善便祕,促進排便,達到瀉下通便的效果。
  2. 攻下積滯: 大黃善於攻下積滯,對於熱結腸胃、食積不化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方劑中加入大黃,能夠幫助消解積滯,促進腸胃功能恢復。

進退大承氣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祛痰,通腑瀉熱: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性燥,能燥濕化痰,並能溫通腸胃,瀉熱通便,有助於解除便祕,緩解腸道積熱。
  2. 行氣止痛,降逆止嘔:厚朴具備行氣止痛之效,能舒緩腸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同時,其能降逆止嘔,緩解因氣逆上衝導致的嘔吐。

因此,厚朴的加入可促進腸道蠕動,消解積滯,並緩解伴隨便祕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進退大承氣湯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腫止痛之效。大承氣湯主治熱結便祕,芒硝有助於快速瀉熱通便,緩解腸道阻塞。
  2. 引藥下行: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腸道,增強其通便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芒硝在進退大承氣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能瀉熱通便,還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進退大承氣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瀉熱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對於熱結便祕、腹脹滿悶等症狀,枳實能起到清熱瀉火、通腑排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通便的效果。
  2. 行氣止痛: 枳實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腸道痙攣引起的腹痛。對於因熱結氣滯引起的腹痛,枳實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因此,枳實在「進退大承氣湯」中發揮著瀉熱通便、行氣止痛的功效,幫助改善便祕、腹脹、腹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進退大承氣湯主治功效分析

進退大承氣湯主治「大瘕洩」,兼有「太陰、陽明二經證」。「大瘕洩」是指裡急後重,頻頻想上廁所卻又解不出來,甚至伴隨莖中痛的症狀。根據古文分析,其病機主要與「實熱」、「濕熱」以及「氣滯」有關。

以下是進退大承氣湯治療原理的分析:

  1. 針對陽明實熱證:

    •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指出「陽明為痼瘕。進退大承氣湯主之。」陽明經多氣多血,易於化熱化燥。當陽明腑實,燥熱內結,會導致大便不通,形成「痼瘕」。
    • 《醫學綱目》也提到「大瘕泄者,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用清涼飲子主之,其泄自止。」此處雖提及清涼飲子,但清涼飲子多用於熱邪較輕者,而進退大承氣湯中大黃、芒硝具有清熱瀉下、蕩滌腸胃積滯的作用,能有效清除陽明實熱,使腑氣通暢。
    • 《証治準繩‧雜病》亦指出「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皆宜進退大承氣湯主之。」且「陽明為痼瘕,進退大承氣湯主之。」
  2. 針對太陰脾虛濕滯證:

    • 「太陰證不能食也。當先補而後瀉之。乃進藥法也。」太陰脾主運化,脾虛則運化失職,水濕內停。濕邪困阻脾胃,則見「不能食」、「腹脹滿」等症狀。
    • 《証治準繩‧雜病》提到「太陰濕勝濡瀉,不可下,而可溫,四逆湯主之。」但進退大承氣湯則採用「先補而後瀉」的策略。其中厚朴具有健脾燥濕、行氣消脹的作用,先用厚朴煎服可以溫補脾陽、運化水濕。
    • 《濟陽綱目》引《保命集》云:「太陰證不能食是也,當先補而後瀉之,乃進藥法也。先煎厚朴半兩,俱依本方制,水一盞半煎至一半服。若二三服後未已,謂有宿食未消,又加枳實二錢同煎服。」
  3. 針對氣機阻滯:

    • 「裡急後重」的症狀,也與氣機不暢密切相關。濕熱、燥屎阻滯腸道,導致氣機壅滯,大腸傳導失司,故而頻頻欲便而不得出。
    • 方中枳實具有行氣除痞、破氣消積的作用,能夠疏通氣機,消食導滯。
    • 「若二三服後未已,謂有宿食不消。又加枳實二錢。」說明在病情未完全緩解時,可以加強枳實的用量以增強行氣消積之力。
  4. 根據病情進退用藥:

    • 「進退」二字體現了該方劑的靈活用藥原則。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可以調整方中藥物的用量,甚至加減藥物。
    • 例如,「若二三服泄又未已,如稍進食,尚有熱毒,又加大黃三錢推過。泄止住藥。如泄未已,為腸胃有久塵垢滑黏,加芒硝半合,宿垢去盡則愈也。」說明可以根據熱毒的輕重、宿垢的多少來調整大黃、芒硝的用量。
    • 又如《濟陽綱目》引《病機》云:「裡急後重,脈大而洪實,為裡熱甚而閉,是有物結墜也。若脈浮大甚不宜下,雖裡急後重,而脈沉細弱者,謂寒在內而氣散也,可溫養自愈。裡急後重閉者,大腸經氣不宣通也,宜加檳榔、木香宜通其氣。」提示要根據脈象來判斷是否適用本方,並可加入其他藥物。

總結:

進退大承氣湯以大黃、芒硝為主藥,清熱瀉下通便;以厚朴、枳實為輔藥,健脾燥濕、行氣除滿。全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且根據病情進退加減,以達到清熱瀉下、行氣導滯、通腑泄熱的目的。主治陽明腑實兼有太陰脾虛濕滯之大瘕泄,症見裡急後重,頻欲登圊而便不出,或伴有腹脹、食慾不振等。

傳統服藥法


大承氣湯。
太陰證不能食,當先補而後瀉,乃進藥法也。先煎厚朴半兩,俱依本方加制,水1盞半,煎至1半服之。若3兩服後未已,謂有宿食不消,又加枳實2錢同煎服。3兩服泄又未已,如稍加食,尚有熱毒
《保命集》:泄有虛實寒熱,虛則無力粘衣,不便已泄出,謂不能禁固也。實則數至圊而不能便,俗雲虛坐努責故也,里急後重,進退大承氣湯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便溏等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同名稱方劑


進退大承氣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大承氣湯。 主治:大瘕泄,有太陰、陽明二經證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