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葛湯

ZI G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三焦經 13%
肝經 13%
肺經 12%
胃經 12%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腎經 6%
小腸經 6%
心包經 6%
膽經 6%
三焦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葛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尤以紫參為重要成分之一。紫參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具涼血解毒、活血止痛之效。在紫葛湯中,紫參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內盛所致之癥瘕積聚,以及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方中紫參與其他草藥相輔相成,既可清熱涼血,又能活血化瘀,使全方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目的。尤其對於婦科疾病,如月經過多、崩漏等,紫參更顯其獨特療效。總之,紫參在紫葛湯中,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功能,還提升了其活血止痛的效果,是該方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藥。

紫葛湯中加入柴胡,主要考量其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

疏肝解鬱: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暢達,有助於緩解因肝氣不舒而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滿等症狀。

升陽舉陷:紫葛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陷下垂所致的泄瀉、脫肛等病症,柴胡能昇陽舉陷,扶正祛邪,幫助脾胃恢復功能,固護氣機,防止氣陷加重。

因此,柴胡在紫葛湯中起到疏肝解鬱,升陽舉陷,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紫葛湯中加入禹餘糧,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禹餘糧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紫葛湯主治的熱毒蘊結、濕熱下注所致的發熱、口渴、腹痛、腹瀉等症狀。
  2. 緩解葛根的寒性:葛根性寒,單獨使用易傷脾胃,而禹餘糧甘溫,能中和葛根的寒性,避免藥性過寒,更加安全有效。

因此,禹餘糧在紫葛湯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瀉和緩解葛根寒性的作用,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紫葛湯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止咳: 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止喘之效。紫葛湯主治外感風寒,肺氣不宣,咳嗽痰多等症,而紫菀的宣肺止咳功效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潤肺止咳: 紫菀還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肺燥咳嗽,減少痰液分泌,促進痰液排出。紫葛湯中加入紫菀,可以更好地起到潤肺止咳,宣肺止喘的作用,使患者更快康復。

紫葛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排毒的功效。紫葛湯主治外感風熱,但若邪毒鬱結於腸胃,則可導致便祕、腹脹等症狀。芒硝的加入,能清熱解毒,通利大腸,使邪氣隨大便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緩解便祕的目的。
  2. 引藥下行:紫葛湯中藥材多為清熱解毒之品,但若藥力僅停留在上焦,則難以完全發揮其功效。芒硝性重,入下焦,能引導藥力下行,使藥效充分發揮,達到清熱解毒、通利二便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紫葛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古籍記載之紫葛湯功效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紫葛湯主要有以下功效:

  • 《聖濟總錄》:治月候不調,漸瘦寒熱。
  • 《外臺秘要》:廣濟療金瘡生肌破血,補勞消瘡輕身。
  • 《太平聖惠方》:治金瘡,生肌破血補損。

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紫葛湯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月經不調)外科瘡瘍

現代研究之紫葛湯成分及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紫葛湯由以下藥物組成:

  • 紫參:滋陰潤燥、養血安神。
  • 柴胡: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 禹餘糧:補腎益精、強身健骨。
  • 紫菀:化痰止咳、平喘定喘。
  • 芒硝:瀉下通便、消炎殺菌。

治療原理分析

1. 針對「月候不調,漸瘦寒熱」的治療原理:

  • 「月候不調」 指月經週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漸瘦」指身體逐漸消瘦。「寒熱」指發冷發熱的症狀。
  • 紫參 滋陰養血,可能有助於調節月經,改善陰血不足導致的消瘦。
  • 柴胡 疏肝解鬱,對於肝鬱氣滯引起的月經不調、情志抑鬱有治療作用。
  • 禹餘糧 補腎,腎為先天之本,與月經的生成和調節密切相關。
  • 雖然 紫菀芒硝 在此病症中的作用不甚明確,但可能與整體調節身體機能有關。

2. 針對「金瘡生肌破血,補勞消瘡輕身」及「金瘡生肌破血補損」的治療原理:

  • 「金瘡」 指金屬利器造成的創傷。「生肌」 指促進肌肉組織生長。「破血」 指清除瘀血。「補勞」 指補充勞損。「消瘡」 指消除瘡瘍。
  • 芒硝 具有消炎殺菌作用,可防止傷口感染,促進癒合。這與古籍中記載的「淋洗」用法相符,暗示紫葛湯可能被用於外洗傷口。
  • 紫參 養血,有助於傷口修復和組織再生。
  • 禹餘糧 補腎益精、強身健骨,可能有助於機體整體的恢復。
  • 雖然 柴胡紫菀 在此病症中的作用不甚明確,但可能與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有關。

3. 在《瘍醫大全》和《証治準繩‧瘍醫》中,紫葛湯被廣泛應用於外科瘡瘍的治療,特別是作為外用洗劑:

  • 這些文獻強調了紫葛湯在 「腫瘍」「潰瘍」「發熱」「夾疹」「內熱」 等症狀中的應用。
  • 芒硝 的消炎殺菌作用在瘡瘍的治療中至關重要,可以清除膿液、控制感染。
  • 紫葛湯與 「五灰膏」「老皮散」「大鐵箍散」「正鐵箍散」 等其他外用藥物配合使用,體現了中醫外科治療中內外兼治的原則。
  • 「淋洗」 的用法可以疏通腠理、調和氣血,促進瘡瘍的癒合。

總結

紫葛湯是一個具有多重功效的古代方劑。根據古籍記載和現代研究,它可以內服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也可以外用治療外科瘡瘍,特別是作為洗劑,利用其消炎殺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在外科治療中,紫葛湯常與其他外用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調節氣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等方面來實現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月經量過多者慎用。
  •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紫葛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九引《廣濟方》。 組成:紫葛3握(細銼之)。 主治:生肌破血,補勞消瘡,輕身。主治:金瘡。

紫葛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紫葛(銼)3分,紫參3分,柴胡(去苗)1兩,禹餘糧(醋淬3遍)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芒消1兩。 主治:月候不調,漸瘦寒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