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散
FANG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20%
脾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10%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芳香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 白芷味辛溫,具有散寒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溫煦陽氣,對於寒邪阻滯所致的頭痛、鼻塞、齒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芳香散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淵、齒痛等病症,白芷的散寒止痛作用正好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 通竅止涕: 白芷還具有通竅止涕之效,能宣通鼻竅,化解鼻腔中的寒邪,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芳香散中含有辛香開竅的藥物,白芷的通竅止涕作用能增強方劑的療效,使患者的鼻塞、流涕症狀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改善。
芳香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靜安神: 龍骨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止汗固澀的功效。芳香散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龍骨的加入有助於緩解患者因風寒所致的發熱、心神不寧、汗出等症狀,提升療效。
- 固表止汗: 龍骨具有收斂固表的作用,可以有效止汗。芳香散中常搭配其他芳香解表藥物,如紫蘇葉、荊芥等,龍骨的加入可防止散寒藥物過於耗氣,同時也能防止患者因風寒所致的汗出過多,加強療效。
芳香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荊芥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芳香散本身就是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方劑,荊芥的加入能增強其解表散寒的效果。
- 宣肺利氣,止咳平喘: 荊芥還具有宣肺利氣、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也有幫助。芳香散中加入荊芥,不僅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還能改善呼吸道症狀,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芳香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芳香散,出自《楊氏家藏方》,由白芷、龍骨、荊芥組成,主治崩漏不止。
組成分析及功效
- 白芷: 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止痛的功效。在此方中,白芷主要取其芳香之性,以行氣活血,通暢經脈。
- 龍骨: 味甘、澀,性平。歸心、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在方中主要發揮收斂止血的作用。
- 荊芥: 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透疹消癰的功效。在本方中,荊芥主要取其疏散之性,以助白芷行氣,並可引藥上行,直達病所。
治療原理
本方以白芷為君藥,取其芳香行氣活血之功,以疏通經脈,使氣血運行通暢。龍骨為臣藥,收斂固澀,以止血。荊芥為佐使藥,其辛散之性可助白芷行氣,並可引藥上行,直達病所。三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收斂止血之功,從而達到治療崩漏不止的目的。
古文內容分析
- 《楊氏家藏方》明確指出芳香散主治「崩漏不止」,並提供了具體的藥物組成和用法用量:「香白芷(一兩半),龍骨(一兩),荊芥葉(半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米飲湯調亦得,食前。」
- 《傷寒瘟疫條辨》中提到:「若溫病,雜氣熱鬱三焦,表裡阻隔,陰陽不通,……通宜清熱解鬱以疏利之,如神解散、芳香散、升降散、加味涼膈散、增損雙解散之類,隨其輕重酌量用之。裡氣一清,表氣自透而外證悉平矣。」雖然這段文字主要論述溫病治療,但也提到了芳香散可用於「熱鬱三焦,表裡阻隔,陰陽不通」的情況。這與芳香散中白芷和荊芥的疏散、行氣作用相符。
總結
綜合古文內容及藥物組成分析,芳香散以行氣活血、收斂止血為主要治療原理,用於治療崩漏不止。方中白芷芳香行氣,龍骨收斂止血,荊芥疏散助行,三藥合用,標本兼顧,使氣血調和,經脈通暢,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香白芷1兩半,龍骨1兩,荊芥葉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下;米飲湯調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芳香散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
相同名稱方劑
芳香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組成:香白芷1兩半,龍骨1兩,荊芥葉半兩。 主治:崩漏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