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枳殼湯中使用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引血下行: 當歸尾性溫,善於活血化瘀,且具有引血下行的特性。對於瘀血阻滯,血行不暢的病症,使用當歸尾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瘀血引導至下焦,達到治療目的。
- 配合枳殼,理氣行滯: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理氣行滯、消食化積的作用。當歸尾與枳殼搭配使用,可以協同作用,一方面活血化瘀,另一方面理氣行滯,達到疏通經絡,改善血循的效果。
因此,當歸枳殼湯中使用當歸尾,是考慮到其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的特性,與枳殼相配合,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當歸枳殼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當歸補血活血,與枳殼配伍,可以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緩解便祕,通利二便:枳殼具有理氣消積、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祕。當歸補血養血,與枳殼配伍,可以改善氣血運行,通利二便,治療血虛便祕等症狀。
當歸枳殼湯中加入赤芍,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赤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功效。與當歸、枳殼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氣血瘀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痛經、腹痛等症狀。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當歸、枳殼等藥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血瘀熱毒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當歸枳殼湯為一經典中醫處方,主要由當歸、枳殼、山楂等多種草藥組成,其中山楂的應用尤為重要。山楂,性微溫,味甘酸,入脾、胃、肝經,長於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在該方中,山楂不僅能夠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食滯所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山楂還能活血化瘀,配合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共奏調理氣血之功,適用於氣滯血瘀、脾胃虛弱之症。此外,山楂還有助於降低血脂,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效果,因此在當歸枳殼湯中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
當歸枳殼湯中加入萊菔子,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消食導滯: 萊菔子性平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痰止咳之效。方中因當歸、枳殼等藥材偏於溫燥,容易造成脾胃運化不暢,加入萊菔子可助消食積滯,使藥效更為協調。
- 行氣消脹: 萊菔子亦有行氣消脹之效,可緩解枳殼所致的腹脹等症狀,避免藥物單純攻下而損傷脾胃。
因此,萊菔子的加入,既可助藥力,又能防止藥性過於偏燥,使藥效更為平和。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枳殼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 當歸: 調經止痛、滋養血液。
- 枳殼: 開胃消食、行氣化痰。
- 赤芍: 活血散瘀、涼血解毒。
- 山楂: 健脾消食、降血脂。
- 萊菔子: 消食除脹、利水通便。
主治與病機分析
根據《痧脹玉衡》記載,當歸枳殼湯主治「痧脹」。痧脹乃痧毒阻塞經絡血肉之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生的病症。
病機:
- 痧毒阻滯: 痧症始發,勢雖凶暴,若飲熱湯熱酒,痧毒更易阻塞於經絡血肉之間,導致氣血運行受阻。
- 氣血瘀滯: 經絡受阻,氣機不暢,血行瘀滯,則出現身重、疼痛、腹脹等症狀。
- 脾胃失和: 痧毒侵襲,亦可影響脾胃功能,導致食積、嘔噦等症狀。
治療原理
當歸枳殼湯以「消食順氣和血」為主要治療原則,針對痧脹的病機進行治療。
- 活血化瘀: 方中當歸、赤芍、山楂皆有活血化瘀之功,可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行氣消脹: 枳殼、萊菔子行氣導滯,消食除脹,可緩解腹脹、胸悶等症狀。
- 健脾和胃: 山楂、萊菔子健脾消食,枳殼開胃消食,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
- 清解痧毒: 赤芍兼有涼血解毒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痧毒。
古文案例分析
邵光先案: 患者因飲熱薑湯導致痧毒阻塞,出現腹痛、嘔噦、身重等症狀。放痧後,使用當歸枳殼湯稍冷飲之,再用桃仁紅花湯微溫服,次日痧毒之氣漸減,再放痧,服如前藥而愈。此案例顯示當歸枳殼湯可有效緩解痧毒阻塞引起的症狀,並與放痧療法配合使用,加速病情恢復。
莫乘雲次子案: 患者因飲熱湯導致痧毒加重,出現頭痛發熱、胸悶、身痛等症狀。診斷為痧症後,刺指頭放痧,並使用消痧活血解毒藥三劑而痊癒。此案例提示當歸枳殼湯的功效,活血解毒,並配合放痧療法。
吳瑞雲案: 患者發熱、脹悶沉重,放痧後出現痢下紫血。經診斷為痧氣未清,痧毒尚盛。刮痧後,使用當歸枳殼湯,入童便冷飲之,再以蘇木、紅花、五靈脂等藥導其瘀血,病情才得以緩解。此案例強調痧症的治療需辨證施治,當歸枳殼湯配合清熱利尿的中藥,可更有效地清除痧毒,促進病情好轉。
總結
當歸枳殼湯作為治療痧脹的有效方劑,其「消食順氣和血」的功效,針對痧毒阻塞經絡、氣血瘀滯、脾胃失和的病機,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消脹、健脾和胃等作用,達到緩解症狀、促進康復的目的。在臨床應用中,當歸枳殼湯常與放痧療法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歸尾1錢,枳殼1錢,赤芍1錢,山楂2錢,卜子2錢,紫樸8分。
消食順氣和血。
水煎,微冷服。
匏三(《痧症全書》卷下)、三十五號家人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枳殼湯,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歸尾1錢,枳殼1錢,赤芍1錢,山楂2錢,蔔子2錢,紫朴8分。 主治:消食順氣和血。主治:痧脹。
當歸枳殼湯,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歸身1錢,山楂1錢,枳殼1錢,紅花1錢,赤芍1錢,青皮1錢,茜草1錢,連翹1錢,丹參1錢,續斷1錢。 主治:養血和中。主治:痧脹,吐衄便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