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桃枝當歸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桃枝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兩者相配,可協同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
- 調經止痛:當歸有調經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桃枝則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期疼痛。兩者合用,可改善經血不暢、痛經等問題,起到調經止痛的效果。
桃枝當歸膏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因為杏仁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可潤肺止咳、降氣平喘。與方中桃枝、當歸等藥材配合,能更好地發揮潤肺止咳、活血通經的作用。同時,杏仁也具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對於因肺燥津虧引起的便祕也有輔助治療效果。
總之,杏仁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桃枝當歸膏的潤肺止咳、活血通經功效,並改善便祕症狀。
桃枝當歸膏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變、風濕痛症等。其組成中包含桃枝、當歸等多種草藥,而加入柳枝則有其特殊考量。根據中醫理論,柳枝味苦、性微寒,能入肝經與腎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之效。在治療因風濕熱邪所致的皮膚問題或關節疼痛時,柳枝能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柳枝含有水楊酸類成分,此物質具有抗炎鎮痛效果,在現代藥理學上亦被廣泛應用。因此,在桃枝當歸膏中添加柳枝,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的解毒除濕功能,還可提升對疼痛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草藥如桃枝活血通絡、當歸補血調經的功效,共同達到改善病徵的目的。總體而言,柳枝在桃枝當歸膏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特點。
桃枝當歸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變如濕疹、瘡癬等症狀。其配方中包含了桃樹枝、當歸等多種中藥材,以及鉛丹這種特殊成分。鉛丹,又稱為黃丹或紅丹,是鉛的氧化物,古代醫學中常被用作外用藥物,因其具有收斂、殺菌及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然而,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鉛丹中含有重金屬鉛,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導致鉛中毒,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影響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及腎臟功能。因此,在使用含鉛丹的傳統方劑時應特別謹慎,最好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並注意不要過量或長期應用,以避免不良反應。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藥方中的成分已被更安全有效的替代品所取代,從而減少潛在的健康風險。
桃枝當歸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增進藥效: 麻油性溫和,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吸收和發揮功效。同時,麻油也具備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與桃枝、當歸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經絡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提升口感: 麻油的香氣獨特,能有效掩蓋藥材的苦澀味道,使藥膏更容易服用,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桃枝當帰膏》載於《醫學綱目》,原名「寒瘡熱膏藥」,主治「一切熱瘡」。古代醫家所稱「熱瘡」,多指因熱毒蘊結肌膚所致之瘡瘍,特徵為局部紅腫熱痛,或伴膿皰、潰爛(如癰疽、丹毒、濕疹急性發作等)。此方以外用膏劑形式,通過清熱解毒、活血散結以達消腫止痛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桃枝、柳枝
- 性味功效:二者均屬嫩枝,性偏苦寒,具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效。《本草綱目》載柳枝「煎膏續筋骨,長肉止痛」,桃枝「除尸疰邪氣,破血消腫」。
- 作用原理:熬油後取其清解熱毒、疏通經絡之力,尤其適用於熱毒蘊結之皮膚瘡瘍。
當帰身
- 性味功效:甘辛溫,主入血分,功能活血養血、止痛生肌。去「細梢」用主根,更強調補血潤膚之效。
- 作用原理:於熱瘡中配伍寒藥,可防苦寒傷血,兼能促進瘡口癒合,體現「去腐生新」思路。
杏仁
- 性味功效:苦微溫,潤膚活血,《千金方》載其治「身面贅疣」,外用可軟堅散結。
- 作用原理:輔助桃柳枝透散熱毒,並以油脂特性(含苦杏仁油)增強膏方滲透力。
黃丹(鉛丹)、麻油
- 黃丹:辛微寒,解毒生肌,為傳統膏藥基質,與油熬製後形成吸附膜,保護創面。
- 麻油:甘涼潤燥,既能解毒(《別錄》言「解熱毒」),亦能緩和黃丹燥性,使膏體柔潤。
(二)製法與藥理邏輯
分階段熬製:
- 先以麻油熬桃柳枝至焦,取其清熱成分溶於油中;後加當帰、杏仁,續取其活血潤膚之效。
- 去渣後加黃丹,形成傳統「黑膏藥」基質,既能緩釋藥性,又具封閉性以促瘡面修復。
整體功效推論:
- 清熱為主,兼顧活血:桃柳枝清解熱毒,佐杏仁透散;當帰活血防瘀滯,麻油潤燥防熱傷陰。
- 外用直達病所:膏劑貼敷可直接作用於瘡面,通過局部吸收發揮解毒消腫之效,尤適合熱瘡之紅腫初起或潰後歛瘡階段。
(三)可能的現代對應應用
從「熱毒」病機推測,此方或可對應於現代之細菌性毛囊炎、帶狀皰疹(初期)、急性濕疹等屬熱蘊肌膚者。然須結合具體證候辨證使用。
總結而言,《桃枝當帰膏》以清熱解毒為核心,配伍活血潤膚之品,製成膏劑外用,體現古代「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維,適用於熱毒型皮膚瘡瘍的局部處理。
傳統服藥法
當歸身(去細梢,洗去土,乾)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100個,肥嫩柳枝3兩半(切寸許,水洗,乾),肥嫩桃枝1兩半(切寸許,水洗,乾),黃丹(水飛)6兩,脂麻油1斤。
上件先令油熱,下桃枝、柳枝,熬至半焦,以綿裹當歸、杏仁熬至桃枝、柳枝黑焦為度,去藥滓濾油淨,抹出銚子中滓穢合淨,再上火令沸,旋旋入黃丹,熬成滴水中不散為度,或只攤紙上不透為度。
本方方名,《醫學綱目》引作「寒瘡熱膏藥」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桃枝當歸膏,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三。 組成:當歸身(去細梢,洗去土,乾)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100個,肥嫩柳枝3兩半(切寸許,水洗,乾),肥嫩桃枝1兩半(切寸許,水洗,乾),黃丹(水飛)6兩,脂麻油1斤。 主治:一切熱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