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湯

WU G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21%
腎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7%
肺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根湯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邪之效。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驅散體內寒邪,緩解因風寒侵襲而引起的感冒症狀,如鼻塞、流涕、咳嗽等。
  2. 溫肺化痰: 蔥白亦有溫肺化痰之功效,能幫助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因寒邪阻肺而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總而言之,蔥白在五根湯中起到解表散寒、溫肺化痰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因風寒侵襲引起的各種不適。

五根湯的組成中,加入韭菜,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

  1. 溫陽散寒:韭菜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驅散體內寒氣。
  2. 行氣活血:韭菜富含揮發油,具有行氣活血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和不適。

因此,五根湯中加入韭菜,有助於溫陽散寒,行氣活血,達到治療寒凝血瘀證的功效。

五根湯中包含槐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槐根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便血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槐根亦可活血化瘀,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亦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五根湯中加入槐根,可有效地發揮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活血化瘀等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根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地骨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的作用。五根湯常用於治療熱病、虛熱、盜汗等症狀,地骨皮的清熱涼血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機體恢復正常體溫。
  2. 滋陰潤燥: 地骨皮還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病或虛熱導致的津液不足,皮膚乾燥等症狀,配合五根湯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五根湯中包含土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祛濕解毒: 土茯苓性甘平,入肝、脾經,具有除濕解毒、利水消腫之效。五根湯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濕疹、瘡瘍、梅毒等症,土茯苓能有效清熱解毒,祛除濕邪,輔助其他藥物治療。

二、 補脾健胃: 土茯苓亦能健脾益胃,增強人體抵抗力。五根湯中加入土茯苓,不僅能針對病竈進行治療,更能增強整體免疫力,有助於更快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五根湯

中藥方劑「五根湯」,主要成分包括蔥白、韭菜、槐根、地骨皮、土茯苓,主治功效為楊梅疳瘡發於下半身。

1. 蔥白

辛溫,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

2. 地骨皮

性寒味甘,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3. 土茯苓

性味甘淡,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清熱利尿。常被用於治療淋濁、帶下、瘡毒、風濕骨痛、瘡瘍腫毒、瘰癧潰爛、楊梅瘡毒、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乾咳、口渴、便祕等症狀。

4. 韭菜

性溫、味辛,歸肝、胃、腎經,補命門,益精血,補肝腎,健脾胃,益氣補虛,壯陽固精,行氣活血,散瘀止痛,溫裡溫中,解毒,健脾胃,降氣,補血,散血,補益肝腎等功效。

5. 槐根

性涼味苦,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活血散瘀,解毒。常被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痔瘡出血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五根湯」,主要成分包括蔥白、韭菜、槐根、地骨皮、土茯苓,主治功效為楊梅疳瘡發於下半身。各味藥材各有其獨特功效,協同使用,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散瘀、祛風除濕、健脾胃等作用,從而緩解楊梅疳瘡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蔥根1兩,韭根1兩,槐根1兩,地骨皮1兩,土茯苓1兩。
煎水,先熏後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根湯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 五根湯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皮膚紫斑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五根湯,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二。 組成:蔥根1兩,韭根1兩,槐根1兩,地骨皮1兩,土茯苓1兩。 主治:楊梅疳瘡生於下半身者。

五根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四引《莊氏家傳》。 組成: 五根湯(《幼幼新書》卷四引《莊氏家傳》。)出處:《幼幼新書》卷四引《莊氏家傳》。組成:桃、柳、楝、桑、槐(用根,銼枝亦得)。主治:闢邪。 。 主治:闢邪。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