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藦散

LUO M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心經 20%
肺經 20%
肝經 10%
脾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蘿藦散中包含地骨皮,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涼血退熱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地骨皮味甘、性寒,入肺、肝經,能清肺熱、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發熱、咳嗽、吐血、衄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蘿藦散為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劑,以治外感熱毒、風熱感冒、癰腫瘡毒等症。地骨皮的加入,加強了方劑清熱解毒、涼血退熱的作用,使之更能有效地治療上述疾病。

蘿藦散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蘿藦散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易醒等症,柏子仁可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2. 潤腸通便:柏子仁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緩解便祕,而蘿藦散中其他藥材如蘿藦、枳殼等也具有通便作用,柏子仁的加入可以增強通便效果,幫助體內毒素排出,緩解心神不安。

蘿藦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護元氣,增強藥效:五味子性酸甘溫,入肺、心、腎經,具有益氣生津、斂肺止咳、滋腎固精等功效。它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人體免疫力,與蘿藦散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固護元氣、增強藥效的作用。
  2. 協調藥性,平衡寒熱:蘿藦散中藥材多偏寒涼,而五味子則偏溫,加入五味子能起到協調藥性、平衡寒熱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而傷陽氣,使藥效更溫和、更安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蘿藦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吐血虛損。

組成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蘿藦散由以下四味藥組成:

  • 蘿藦: 古文未提及用量,根據方劑學常規,此藥可能為君藥,但其具體功效和用量需進一步考證。
  • 地骨皮: 三兩。功效為清熱涼血,用於治療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盜汗等症。
  • 柏子仁: 三兩。功效為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用於治療心悸失眠、腸燥便秘等症。
  • 五味子: 三兩。功效為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治療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悸失眠等症。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主治「吐血虛損」,從藥物組成推測,其治療原理可能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涼血止血: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以針對吐血的症狀。
  2. 滋陰補虛: 地骨皮、柏子仁、五味子皆有滋陰補虛的作用。地骨皮清虛熱,柏子仁養心陰,五味子益氣生津,三藥合用,可滋補吐血所致的陰虛狀態。
  3. 收斂固澀: 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協助止血,並防止氣血進一步耗散。
  4. 養心安神: 柏子仁和五味子都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對於吐血虛損導致的心神不寧有幫助。

總體而言,蘿藦散可能通過涼血止血、滋陰補虛、收斂固澀和養心安神等多重作用,來治療吐血虛損的病症。

方中蘿藦的具體功效和用量,以及與其他藥物的配伍關係,還需要更多資料佐證才能明確。

傳統服藥法


蘿藦3兩,地骨皮3兩,柏子仁3兩,五味子3兩。
上為細末。
空心米飲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蘿藦散具有滋陰補腎、止血止血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肺胃燥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蘿藦散,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組成:蘿藦3兩,地骨皮3兩,柏子仁3兩,五味子3兩。 主治:吐血虛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