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d phlegm blocking the lung

寒痰阻肺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與中藥加以改善!

雲端中醫編輯組- 最後更新:2024-12-14

同名證候
痰阻胸膈

寒痰阻肺證是指,由於寒邪侵襲人體,導致肺部功能失調,並且體內濕氣凝結成痰,阻礙了肺的正常宣發和肅降功能。痰液積聚在胸膈部位,阻礙氣血運行,導致氣機不暢。

胸膈位於胸骨下端、膈肌上方,是氣機升降的樞紐。痰阻胸膈會導致氣機不能正常升降,從而出現胸悶、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症狀。

寒痰阻肺證的症狀,會因為病因、病情輕重、病程長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常常是因為「外感風寒」沒有被治癒,症狀多較急,以咳嗽、氣喘為主

寒痰阻肺證最容易出現咳嗽氣喘
寒痰阻肺證最容易出現咳嗽氣喘

常見症狀如下:

  • 咳嗽:咳嗽是寒痰阻肺證最典型的症狀,多為痰多、咳嗽不爽、咳痰色白而清稀,遇冷則更嚴重、質粘、易咯。
  • 氣喘:氣喘是寒痰阻肺證的另一個重要症狀,多表現為呼吸急促、氣短、喘息,或伴有胸悶、胸痛。
  • 痰飲:痰飲是寒痰阻肺證的重要現象,多表現為痰多、痰粘、易咯,或伴有胸悶、胸痛。
  • 其他:寒痰阻肺證患者還可伴有發熱、惡寒、頭痛、身倦、食欲不振、舌苔白膩、脈浮或脈沉遲等症狀。

造成寒痰阻肺證的原因,通常是外在的寒氣所引發,或冷飲、冷食等可以導致寒邪直接侵襲肺臟,使得肺失宣降,水液代謝失調,聚濕成痰。

脾胃運化功能減弱,不能正常轉化水谷精微,造成濕濁內停,日久也會化為寒痰。某些人本身陽氣不足,容易感受寒邪,或者本身就存在脾虛、腎陽虛等問題,更容易形成寒痰。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咳嗽,這就是典型的體質現象。中國大陸名中醫診所「任之堂」,在書籍《任之堂醫經心悟記:醫門話頭參究》中記載,當地的一個老阿婆是老病號,每年秋冬季都容易發咳喘,尤其是晚上更嚴重。

許多老人到了冬季,容易出現寒痰阻肺現象
許多老人到了冬季,容易出現寒痰阻肺現象

俗話說,「熱咳三焦火,夜咳肺間寒」,晚上厲害都是肺間有寒氣水飲。這是心臟陽氣不夠,心陽虛,心臟有病所造成,老年人最常見。因為肺金最需要心火去暖它,一旦心火不足,不能夠暖肺體之金,肺就容易作咳作喘。

此外如果是肥胖之人罹患感冒寒邪,症狀多較重,以痰飲為主。如果是中陽不足、氣不化津者,症狀多較緩和,以咳嗽、氣喘、胸悶、胸痛為主。

寒痰阻肺證導致的氣喘,患者會出現呼吸急促、喉嚨有哮鳴聲、痰液白而黏稠,或稀薄帶泡沫,胸部悶脹如窒息,臉色蒼白帶青,舌苔白滑,脈浮緊等症狀。這些症狀都是「冷哮」的典型表現。

冷哮是由於寒痰積聚在肺部,阻塞肺氣所致。治療寒哮應以溫肺散寒、豁痰利竅為原則,常用「射干麻黃湯」。

如果胸痛患者出現了寒痰阻肺證,臨床表現為胸部悶痛,疼痛時可向背部放射,呼吸急促,咳嗽痰沫。

這是由於寒痰積聚在肺部,阻塞肺氣,使胸陽不展所致。治療應以溫肺化痰、通陽降逆為原則,常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

寒痰阻肺證也可能是由脾胃陽虛引起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喘促,咳痰白稀,經常有痰,胸悶嘔吐,口淡食少,畏寒肢冷。

脾胃陽虛也會導致寒痰阻肺證
脾胃陽虛也會導致寒痰阻肺證

這是由於脾陽不足,寒從中生,聚濕生痰,干擾肺臟所造成。治療應以溫陽化痰、健脾利濕為原則,常用「苓甘五味薑辛湯」。

寒痰阻肺證在古代常見於「哮證」、「胸痛」、「喘證」、「感冒」、「咳嗽」等痰病中。

本證通常應與「水寒射肺證」、「風寒犯肺證」、「肺陽虛證」一起討論。

經絡理解圖

從經絡角度深入理解此證候

寒痰阻肺經絡圖

造成寒痰阻肺的主要原因

了解4種常見致病因素

1

六邪外感

六邪外感

中醫提到「六邪」就是於大自然的六氣,為風、寒、暑、濕、燥、熱。若六氣過盛,而表現出對人體有害的一面,即為六邪。多數的時候感冒就是源自於六邪。

舌相與脈相

中醫診斷的重要指標

1

舌相

Tongue Characteristics

舌苔白膩
3

脈相

Pulse Characteristics

浮脈沉脈遲脈

臨床症狀或疾病

常見的相關症狀表現

嘔吐肥胖白帶手腳冰冷咳嗽氣喘多痰白痰,白鼻涕呼吸氣短言語無力發燒發燒及發冷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頭痛胸悶胸痛疼痛感冒窒息

相關證型

與此證候相關的其他證型

常用方劑

中醫治療此證候的經典方劑

經絡型態分析

從經絡測量數據分析證候表現

寒痰阻肺證的經絡型態,常見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 尤其是寒熱指數上半身、下半身都是「偏於寒性」的人, 有較高機率出現肺部的疾病。

某會員於2023年11月分享,他長年都是很容易有痰,而且是白痰,永遠好像嗑不完一樣。 每次比較嚴重時,在服用「苓甘五味薑辛湯」之後, 都會明顯出現改善,但是由於體質一直沒有改變,所以這種現象一直反覆出現。

而他的他經過長期檢測之後,確認自己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印證這種體質的人很容易出現寒痰。

長期觀察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也發現,長期「手三陰經」虛證的人,由於心經、心包經陽氣不足,肺經也不暢通,在冬季有較高機會出現咳嗽,嚴重時出現「上虛下實」經絡現象,這也是值得觀察的現象。

1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同時虛證(下焦寒濕瘀經絡型態)

經絡型態

經絡型態

出現機率

出現機率

通常手三陽經中,較常一起出現虛證的是「三焦經」及「大腸經」,若小腸經也一起虛證機率較低,通常代表腹中有寒濕累積現象,或外感風寒,容易產生寒氣或濕氣體質,出現眼、耳、鼻、牙齒相關過敏或異常症狀。

相關典籍

古代醫學典籍中的相關記載

點擊按鈕查看詳細典籍內容

  •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證脈證並治》:「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 劇,必有伏飲。」
  • 《成方便讀》:「夫痰之所生也,或因津液所化,或由水飲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運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爲痰。然痰壅則氣滯,氣滯則肺氣失下行之令,於是爲咳嗽,爲喘逆等症矣。」
  • 《金匱要略.肺摟肺潤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 《醫門法律.痰飲論》:「肺主氣,行榮衛,布津液,水邪入之,則塞其氣道,氣凝則液聚,變成涎沫......」

討論留言

與其他用戶分享經驗與見解

載入討論區...

證候搜尋

輸入證候名稱或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