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2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2)

1. 司天在泉南北政不應

二之氣:主君火,客燥金。大涼反至,火氣遂抑,氣鬱中滿,時多有之,諸寒滯於中,陽氣不行也。

三之氣:主相火,客寒水。寒水侮陽,火無不應,病寒反熱,癰疽,注下,心熱瞀悶,若不治之,陽絕而死。

四之氣:主濕土,客風木。風濕交爭,大熱少氣,肌肉足痿,注下赤白,以客勝主陽,脾且生火為熱。

五之氣:主燥金,客君火。太陰在泉,而得君火之化,萬物能長能成,而人亦舒而無病。

終之氣:主寒水,客濕土。濕氣大行,陰凝慘淒,而寒風以至,是厥木來相加也,脾土傷而孕不育。

寒凝太虛,陽氣不令,則火鬱待時而發,少陽主治,而又水勝之,時雨以注,寒敷於上,雷動於下,宜苦以燥之,溫以散之,蓋苦從火化,治寒以熱也,濕宜燥,寒宜溫。

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己、餘年南、北政右寸、左尺不應。

乙巳、乙亥:金不及而木得政,所謂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也。災兌七宮。

丁巳、丁亥:俱天符。司天為助,委和之紀,與正角同也。災震三宮。

己巳、己亥:司天勝運,則木兼土化,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同。災五中宮。

辛巳、辛亥:司天為制,其土不同少宮,故不得來兼化也。災坎一宮。

癸巳、癸亥:俱同歲會。在泉為助,水不兼化,不同少羽,火氣不及。災離九宮。

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政擾令速,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頭目昏瞑,血溢,嘔逆,筋痿,肉消,心痛,瘡瘍,二便淋赤,心肝自損,肺脾有虧。

初之氣:主厥木,客燥金。金氣傷肝,寒於右脅之下,胎孕不育。

二之氣:主君火,客寒水。寒水犯君,陽氣復,化氣必應也,不無熱中病。

三之氣:主相火,客風木。司天布政,風乃時舉,其病泣出,耳鳴,掉眩。

四之氣:主濕土,客君火。溽暑濕熱相搏,爭於左上,天左間也,黃癉,胕腫,嘔吐,瘡瘍。

五之氣:主燥金,客濕土。燥濕更勝,沉陰乃布,寒氣及體,風雨乃行。

終之氣:主寒水,客相火。時寒氣熱,流水不冰,蟄蟲出見,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瘧。

風生高遠,炎氣從之,上風下火也,土氣溫而云雨作,濕化行,宜辛從金化,以調上之風木,咸從水化,以調下之相火,相火虛實,最為難辯,無妄犯之。衝陽絕,死不治,穴在足跗上,胃之氣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古代中醫關於氣候、五行以及疾病的理論,用現代白話文解釋如下:

這篇文章討論了不同時期的氣候特徵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文中提到的“司天在泉南北政不應”指的是一種氣候與政治運勢相關的觀點。

文中詳細闡述了不同時期(二之氣至終之氣,以及初之氣至終之氣兩個循環)的主氣和客氣,以及它們相互作用導致的疾病。例如,二之氣中,君火被客燥金所克制,導致氣鬱中滿;三之氣中,寒水克制相火,可能導致發熱、癰疽等疾病;四之氣中,風濕相爭,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腹瀉等;五之氣中,燥金得君火滋養,則萬物生長,人體也健康;終之氣中,濕氣盛行,寒風侵襲,可能導致脾土受損,影響生育。

文章還說明了如何根據不同時期的氣候和疾病特徵進行治療,例如用苦寒之物治療寒症,用溫燥之物治療濕症。

後面部分則闡述了不同年份(乙巳、乙亥等)的氣候特徵和可能發生的災異,以及這些災異與五行、天象的關係。

最後,文章描述了風火同德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疾病,以及不同時期(初之氣至終之氣)主客氣的相互作用及其導致的病症。並強調了相火虛實難辨,不可妄加治療。 總體來說,這段文字展示了古代中醫對自然與人體關係的深刻理解,以及其複雜的診斷和治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