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20)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0)

1. 運氣圖

下層大圖不動

壬子、壬午,中運木勝而太陰不得升;甲子、甲午,中運土勝而寒水不得降,皆不得立正也,後仿此。

此夏至四十六日天蓬制司天,天衝制天左間,又地阜克地左間,地彤制在在泉。

立秋四十六日,天柱克天右間,秋分後地玄克地右間。以上子午年。

辛丑、辛未,水運而少陽不得升,乙丑、乙未,金勝而厥陰不得降。

凡春分後四十六日,天衝制司天,地彤制地右間。

立夏天蓬制天右,地阜制在泉,地晶克地左木。

秋分四十六日,天蓬制天左。以上丑未年。

中層次圖順行

戊寅、戊申,火運勝金而陽明不得昇天:丙寅、丙申,水運勝火而少陰不得入地。

凡立春四十六日,天衝制天右,天英制天左,地玄製地左,地阜制地右。

春分四十六日,天英制天左,地晶制在泉。

夏至四十六日,天蓬制司天。以上寅申年。

己卯、己酉,土運勝寒而水不得升;丁卯、丁酉,木運勝而濕土不得降。火抑司天不遷正,水窒在泉不相守皆同。

又天芮制天右不升,地晶制地右,又地蒼窒太陰不降。

立夏四十五日,天蓬制天右。

立冬四十五日,地蒼制地左太陰。以上卯酉年。

上層小圖逆行

庚辰、庚戌,金運勝木,厥陰不得昇天,又天柱抑,木不升;丙辰、丙戌,水運勝火,少陽不得入地。

立春四十六日,地玄製地。

秋分地右間為地玄,在泉為地蒼制,亦四十六日止。

立冬四十六日,天芮制司天,又天左右為天柱、天柱、英制,又地左亦受制,以上辰戌年。

辛巳、辛亥,水運勝火而少陰不得升;癸巳、癸亥,火運勝金而陽明不得降。

先年冬至起,有四十六日,天蓬水星在坎宮之年,大寒十五日。四時少陽不得在泉,至立春後一日在泉,曰得其位。

夏至四十六日,地蒼制地左間,地彤克地右間。

秋分四十六日,天柱制司天,天蓬、天芮制天左、右俱四十六日止。以上己亥年。

天蓬每以冬至日起住坎宮,循艮、震、巽、離、坤、兌,而周於乾,以成一歲。每宮各四十六日,惟乾、巽為天門戶,止四十五日而止。

白話文:

運氣圖

下層大圖不動

壬子年和壬午年,木氣過盛,導致太陰之氣無法上升;甲子年和甲午年,土氣過盛,導致寒水之氣無法下降,這些情況都無法維持正常的運行規律,之後的年份可以依此類推。

在夏至後的四十六天裡,天蓬星控制司天之氣,天衝星控制天左間之氣,同時地阜之氣剋制地左間之氣,地彤之氣控制在泉之氣。

在立秋後的四十六天裡,天柱之氣剋制天右間之氣,秋分之後地玄之氣剋制地右間之氣。以上描述適用於子年和午年。

辛丑年和辛未年,水氣運行,但少陽之氣無法上升;乙丑年和乙未年,金氣過盛,導致厥陰之氣無法下降。

凡是春分後的四十六天裡,天衝星控制司天之氣,地彤之氣控制地右間之氣。

立夏時,天蓬星控制天右之氣,地阜之氣控制在泉之氣,地晶之氣剋制地左木之氣。

秋分後的四十六天裡,天蓬星控制天左之氣。以上描述適用於丑年和未年。

中層次圖順行

戊寅年和戊申年,火氣過盛導致金氣不足,陽明之氣無法上升到天空;丙寅年和丙申年,水氣過盛導致火氣不足,少陰之氣無法下降到地底。

凡是立春後的四十六天裡,天衝星控制天右之氣,天英星控制天左之氣,地玄之氣控制地左之氣,地阜之氣控制地右之氣。

春分後的四十六天裡,天英星控制天左之氣,地晶之氣控制在泉之氣。

夏至後的四十六天裡,天蓬星控制司天之氣。以上描述適用於寅年和申年。

己卯年和己酉年,土氣過盛導致寒水之氣無法上升;丁卯年和丁酉年,木氣過盛導致濕土之氣無法下降。火氣抑制司天之氣,使其無法正常運行,水氣阻塞在泉之氣,使其無法正常維持。

同時,天芮之氣抑制天右之氣使其無法上升,地晶之氣控制地右之氣,地蒼之氣阻塞太陰之氣使其無法下降。

立夏後的四十五天裡,天蓬星控制天右之氣。

立冬後的四十五天裡,地蒼之氣控制地左太陰之氣。以上描述適用於卯年和酉年。

上層小圖逆行

庚辰年和庚戌年,金氣過盛導致木氣不足,厥陰之氣無法上升到天空,加上天柱之氣的抑制,使得木氣更無法上升;丙辰年和丙戌年,水氣過盛導致火氣不足,少陽之氣無法下降到地底。

在立春後的四十六天裡,地玄之氣控制地之氣。

秋分時,地右間之氣為地玄之氣所主,在泉之氣為地蒼之氣所控制,也持續四十六天。

立冬後的四十六天裡,天芮星控制司天之氣,天柱、天柱、英星控制天左右之氣,地左之氣也受到抑制。以上描述適用於辰年和戌年。

辛巳年和辛亥年,水氣過盛導致火氣不足,少陰之氣無法上升;癸巳年和癸亥年,火氣過盛導致金氣不足,陽明之氣無法下降。

在每年的冬至開始,有四十六天,天蓬水星位於坎宮之年,在大寒後的十五天裡,四時少陽之氣無法進入在泉之位,直到立春後一天,才進入在泉之位,這才算是回歸到其應有的位置。

夏至後的四十六天裡,地蒼之氣控制地左間之氣,地彤之氣剋制地右間之氣。

秋分後的四十六天裡,天柱星控制司天之氣,天蓬星和天芮星控制天左右之氣,都持續四十六天。以上描述適用於巳年和亥年。

天蓬星通常從冬至日開始位於坎宮,然後依次運行經過艮、震、巽、離、坤、兌等宮位,最後回到乾宮,完成一個週期的運行。每個宮位停留四十六天,只有乾宮和巽宮作為天門戶,只停留四十五天。

2. 司天在泉南北政不應

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南、北政兩尺寸不應。

甲子、甲午:土濕為患,中滿身重。

丙子(歲會)、丙午:水運太過,其病寒下,中寒下利,疫氣清冷,心腎有傷。

戊子(天符)、戊午:太乙天符,太陽盛,上熱血溢。

庚子、庚午:俱同天符,金齊火化,司天為制,金得其平,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其病下清,二便清泄,及下體清冷,金氣之病也。

壬子、壬午:肝木過燥,其病支滿。

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寒熱持於氣交而為病治也。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其病咳,喘,溢血、泄,鼽嚏,目赤,背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乾,腫上。

初之氣:主風木,客寒水。寒氣抑揚,關節禁固,腰椎痛,中外瘡瘍。司天之氣。

二之氣:主君火,客風木。水氣乃行,風木榮動,熱鬱於上,頭目有病,且多淋。君火為病。

三之氣:主相火,客君火。熱極寒生,氣厥心痛,寒熱並作,咳、喘、目赤,火熾為禍之害。

四之氣:主、客濕土。溽暑炎蒸,寒熱立至,以有雨也,嗌乾,黃癉,鼽衄,飲發,濕熱病也。

五之氣:主燥金,客相火。畏火臨金,陽氣布化,時寒氣熱,甚病溫厲。陽和勝也,須以苦散。

終之氣:主寒水,客燥金。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皮腠,病舍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金乘木也。

歲宜咸而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泄火發之,以酸補金收之,而安其下。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己、餘年南、北政左尺、右寸不應。

甲寅、甲申:土濕太過,體重,胕腫,痞飲。

丙寅、丙申:中金生水,相火之病勝復,交病寒腫。

戊寅、戊申:俱天符,病熱鬱血溢,血泄,心痛,火氣盛也,內必應心。甲年少異,甲金佐於肺而受火刑,其氣積實,為病得半。

庚寅、庚申:司天為制,金得其平,所謂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也。金齊火化,邪在於肺,其病肩、背、胸中。

壬寅、壬申:俱同天符。木火為病,掉眩,支脅,驚駭。

火木同德,上應熒惑歲星,風熱參布,勝復寒中,外發瘡瘍,內為泄滿,外熱內寒,瘧,痢,聾,瞑,嘔吐上拂,腫色變,熱盛寒復,水火交爭也。

初之氣:主風木,客君火。木火交熾,溫病乃行,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

二之氣:主君火,客濕土。火為土鬱,風不勝濕,熱鬱於上,咳逆,嘔吐,胸溢,頭痛,昏憒,膿瘡。

三之氣:主相火,客相火。畏火交集,熱中,聾,瞑,血溢,咳,嘔,鼻衄,渴,嚏,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氣:主濕土,客燥金。涼氣至而寒暑間化,燥濕以參,胸滿,身重,肺脾自病也。

五之氣:主燥金,客寒水。金肅水寒,氣邪當避。

白話文:

少陰君火主司天,陽明燥金主在泉,南北兩地政令相違背。

甲子年、甲午年:濕土為患,腹部飽滿,身體沉重。

丙子年(歲會)、丙午年:水氣過盛,疾病表現為寒邪下注,腹瀉,疫病寒涼,心腎受損。

戊子年(天符)、戊午年:太乙天符之年,太陽之氣盛,上焦發熱,出血。

庚子年、庚午年:與天符之年相同,金氣與火氣相合,司天之氣制約,金氣平和,堅實穩固,上徵與正商相同。疾病表現為下焦清冷,大小便清稀,下體寒冷,這是金氣受病的表現。

壬子年、壬午年:肝木過於燥盛,疾病表現為胸部脹滿。

金火之氣相合,天象應在熒惑和太白星,寒熱之氣交替而導致疾病,熱病由上焦而生,清冷之病由下焦而生,寒熱之氣交爭於中焦,疾病表現為咳嗽、氣喘、出血、腹瀉、噴嚏、眼睛紅腫、背部瘡瘍、寒邪入胃、心痛、腰痛、腹部膨大、咽喉乾燥、上半身腫脹。

第一個季節的氣候:主風木之氣,客寒水之氣。寒邪升降失常,關節僵硬,腰椎疼痛,內外瘡瘍。這是司天之氣的影響。

第二個季節的氣候:主君火之氣,客風木之氣。水氣運行,風木之氣活躍,熱邪鬱結於上焦,頭目疾病,且多尿頻。這是君火之氣致病。

第三個季節的氣候:主相火之氣,客君火之氣。熱極則生寒,氣厥心痛,寒熱交替,咳嗽、氣喘、眼睛紅腫,火邪熾盛為禍。

第四個季節的氣候:主濕土之氣,客濕土之氣。濕熱暑氣蒸騰,寒熱交替出現,由於下雨的緣故,咽喉乾燥,黃疸,鼻衄,飲水導致病情加重,這是濕熱之病。

第五個季節的氣候:主燥金之氣,客相火之氣。燥金之氣畏懼相火之氣,陽氣舒布,寒熱交替,溫疫之病嚴重,陽氣旺盛,需用苦味藥物散寒。

最後一個季節的氣候:主寒水之氣,客燥金之氣。燥氣運行,餘熱內郁,上焦腫脹,咳嗽、氣喘,嚴重者出血,疾病位於脅下,連及少腹,並伴有腹部寒邪,這是金氣勝過木氣的表現。

一年之中宜用鹹味且柔軟的藥物調和上焦,嚴重者用苦味藥物瀉火,用酸味藥物補益金氣收斂下焦。

太陰濕土主司天,太陽寒水主在泉,己年及其他年份南北兩地政令左尺、右寸不應。

甲寅年、甲申年:濕土過盛,身體沉重,肢體腫脹,痞塊積聚,水飲停滯。

丙寅年、丙申年:中焦金氣生水氣,相火之病加重,寒邪與腫脹交加。

戊寅年、戊申年:與天符之年相同,疾病表現為熱邪鬱結,出血,血瀉,心痛,火氣旺盛,內必傷及心臟。甲年略有不同,甲金輔助肺臟,卻受火氣刑克,氣機鬱結,疾病程度減半。

庚寅年、庚申年:司天之氣制約,金氣平和,堅實穩固,上徵與正商相同。金氣與火氣相合,邪氣在肺,疾病位於肩、背、胸部。

壬寅年、壬申年:與天符之年相同。木火之氣致病,頭暈目眩,脅肋疼痛,驚恐。

火木之氣相合,天象應在熒惑與歲星,風熱之邪交雜,寒邪加重,外發瘡瘍,內則泄瀉腹脹,外熱內寒,瘧疾、痢疾、耳聾、目盲、嘔吐、腹部腫脹顏色改變,熱盛寒邪復發,水火交爭。

第一個季節的氣候:主風木之氣,客君火之氣。木火交熾,溫病流行,出血,眼睛紅腫,咳嗽氣逆,頭痛,崩漏,脅肋脹滿,皮膚肌肉瘡瘍。

第二個季節的氣候:主君火之氣,客濕土之氣。火氣因土濕而鬱結,風邪不勝濕邪,熱邪鬱結於上焦,咳嗽氣逆,嘔吐,胸部脹滿,頭痛,昏迷,膿瘡。

第三個季節的氣候:主相火之氣,客相火之氣。火邪聚集,心中煩熱,耳聾,目盲,出血,咳嗽,嘔吐,鼻衄,口渴,噴嚏,喉嚨阻塞,眼睛紅腫,容易暴亡。

第四個季節的氣候:主濕土之氣,客燥金之氣。涼氣到達,寒暑交替,燥濕並存,胸部脹滿,身體沉重,肺脾本身生病。

第五個季節的氣候:主燥金之氣,客寒水之氣。金氣肅殺,寒水之邪應該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