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顖經》~ 卷下 (1)
卷下 (1)
1. 卷下
2. 火丹證治
黃帝問岐伯曰:後生少稚,多被惡疾,丹毒二品,若何分之。岐伯曰:陽解百年,一十以上為毒,一十以下為丹,丹、毒一也。隨其大小,分別以治之,有毒至依方,萬無一差。喻人間男女皆遭丹毒,至依此枉死者復何限哉。良由信邪師之語,仍被恐之,愚昧之人勿與下手,請依方用之,今出此圖形狀。如後。
伊火丹從兩脅起。
神灶丹。從肚起。
尿灶丹。從踝起。
胡吹灶丹。從陰囊上起。
天火丹。從腹背遍身起。
天雷丹。從頭頂起。
煉火丹。從背甲起(方闕)。
胡漏灶丹。從臍中起。
廢灶丹。從曲臂起。
神氣丹。從頭項上起。
土灶丹。從陰踝起。
朱黃丹。赤豆色遍身上起。
螢火丹。從耳起。
野灶丹。從背脊起。
鬼火丹。從面上起。
伊火丹從兩脅起。
上用豬糞燒灰,並鐵糟中泥拌調塗之,日三。
神灶丹從肚起。
上用土蜂窠、杏仁、膩粉,生油調塗立瘥。
尿灶丹從肚起。
上用屋四角頭茅草燒灰,使雞子白調塗之。
胡吹灶丹從陰囊上起。
上用水茄窠下泥和苦酒塗之。
天火丹從腹背遍身起。
上用樺皮白末和生油調塗之。亦用赤石脂調塗。
天雷丹從頭頂起。
上用陰乾蔥末拌赤石脂塗。又用灶下土雞子白調塗。
胡漏灶丹從臍中起。
上用屋漏水調灶中土塗之。
廢灶丹從曲臂起。
上用屋四角茅草燒灰,雞子白調塗之。
神氣丹從頭背上起。
上用牯牛骨燒灰,羊脂塗之。
土灶丹從陰踝起。
上用屋四角茅草、灶橫麻及雞子白調塗之。
朱黃丹赤豆色遍身上起。
上用慎火草搗汁和酒調塗之。
螢火丹從耳起。
上用慎火草搗汁塗之。聖惠以醋調塗
野灶丹從背脊起。
上用柔香茸、蒴⿱艹豨、赤小豆末塗之立瘥。
鬼火丹從面上起。
上用灶下土、雞子白調塗之立瘥。
白話文:
【火丹證治】
黃帝向岐伯詢問道:現在很多年輕人遭受嚴重疾病的困擾,丹毒這種疾病有兩種類型,該如何區分它們呢?岐伯回答:若病發於人體陽氣旺盛時期,且年齡在十歲以上的,我們稱之為「毒」;若是發生在十歲以下兒童身上的,則稱之為「丹」。「丹」和「毒」實際上是同一種病,只不過根據患者年齡和病情輕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治療時應依據病情的輕重來選擇方法,對於「毒」的治療,只要按照正確的療法,幾乎不會有失誤。然而,現實中許多人,無論男女,都遭受了丹毒的折磨,其中不少人因錯誤的治療方式而枉死。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聽信了不正統醫者的言論,被嚇得失去理智,對於這種情況,普通人切勿擅自處理,應遵照正確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下面,我會詳細介紹各種丹毒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以下是各種丹毒的特徵及治療方式:
-
伊火丹,從兩側腰部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燒焦的豬糞灰和鐵爐中的泥土混合,每天塗抹三次。
-
神竈丹,從腹部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土蜂巢、杏仁和膩粉,以生油調和塗抹,效果立竿見影。
-
尿竈丹,從腳踝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屋角的茅草燒成灰,再用雞蛋清調和塗抹。
-
胡吹竈丹,從陰囊上方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水茄根部的泥土和醋調和塗抹。
-
天火丹,從腹部和背部蔓延全身。 治療方法:使用樺樹皮的白色粉末與生油混合塗抹,或用赤石脂調和塗抹。
-
天雷丹,從頭頂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晾乾的蔥花末與赤石脂混合塗抹,也可使用竈下的泥土和雞蛋清調和塗抹。
-
胡漏竈丹,從肚臍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屋頂漏雨處的泥土調和竈中的土塗抹。
-
廢竈丹,從彎曲的手臂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屋角的茅草燒成灰,再用雞蛋清調和塗抹。
-
神氣丹,從頭部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燒焦的水牛骨灰,再以羊脂調和塗抹。
-
土竈丹,從腳踝內側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屋角的茅草、竈橫麻以及雞蛋清調和塗抹。
-
朱黃丹,呈現紅豆色,蔓延全身。 治療方法:使用慎火草搗碎取汁,加入酒調和塗抹。
-
螢火丹,從耳朵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慎火草搗碎取汁塗抹,或者使用醋調和塗抹。
-
野竈丹,從背部脊椎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柔香茸、蒴藋、赤小豆末塗抹,效果立竿見影。
-
鬼火丹,從面部開始發作。 治療方法:使用竈下的泥土和雞蛋清調和塗抹,效果立竿見影。
以上就是各種丹毒的特徵和對應的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應當遵循醫學原理,避免盲目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 雜證
平和飲子
小兒初生,可日與之。
人參,茯苓,甘草(炙),升麻(各一分)
上以水一白盞,煎至一合,半月以來時時與之,乳母忌油膩。滿月及百晬以來加之臨時,冷加白朮,熱加(缺),各半錢。
又方
治孩子臍中不幹。
白礬(一錢,煅過),龍骨(一分)
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每次使拭臍乾摻之,用帕裹避風。
青木香散
治孩子陰囊或如疝腫脹。
狐陰(一支,炙),蒺藜(炒),地膚皮,昆布,枳殼(炒),槐子(炒,各一分)
上為末,一歲二歲,空心服,米飲下一錢。
又方
治孩子蛔蟲咬心痛,面伏地臥,口吐清水痰涎。
檳榔,苦楝根,鶴蝨(炒。各半兩)
上為末,空心熱茶下一錢,以意加減,忌黏食。
杏仁丸
治孩子或渴,此是蛔蟲傷。
杏仁(去皮),膩粉(各一分)
上為末,每用唾丸。空心米飲茶任下二丸。
又方
治孩子赤遊腫或如丹,煩渴,渾身赤瘤,壯熱。
綠豆粉,鉛白霜
上細研,蕓薹汁調塗之。
又方
取鉛霜法:將鉛來於石上,打令薄,掘地作坑同鉛片大,以杵搗坑實,滿坑著醋,以鉛蓋定,經一宿去取,霜如珠子大,和藥使之。如煩渴以後,服解熱飲子。
又方
麥門冬,小蘆根,竹葉,乾葛(搗末),漏蘆,犀角屑
上水四合,藥半兩,煎一合,無問食前後,徐徐與之。
硝石散
治孩子身上無故腫,但覺肉色赤熱。
硝石,大黃,綠豆(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時隨腫大小,取莙薘根研汁調塗腫上。如有惡物,即看有點子,以膏貼之,四面以散子熁之。若無莙薘根,即用雞子白或車前根葉亦得。
又方
治孩子胎中受風,長後或滿身疿癢如疥瘡,或如飢飽癢瘡。
蔥白,硝,臭黃,硫黃(各等分)
上用油半兩,燒令熱,下少許蠟,先剝蔥白三莖細切,待油熱即潑蔥上細研,續下硫黃、臭黃、硝,更研之,旋塗。
茴香散
治孩子赤眼並胎熱,及疳障多淚。
茴香,冬青膽(陰乾),生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洗眼時取藥一分、水一盞,煎十沸後,溫洗之,或孩兒長大,即藥並水。
引子方
孩子用藥洗眼後,可更服之。
知母,黃芩,青葙子,地膚子,秦皮,車前子,山梔子,獨活(各等分)
上藥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溫服,忌食如常。
又方
治孩子聤耳。
白礬(半兩,燒過),龍骨,鉛丹(燒。各一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以綿裹竹枝子探膿水。以一小豆大藥敷之。別以綿裹塞填之,勿令見風。
又方
治小兒聤耳。
石硫黃(制)
上為細末,以糝耳中,日一夜一。
又方
治孩子小便不通。
茯苓,通草,冬瓜子,車前子(各等分)
上以水四合,藥半兩,煎一合半作兩服,忌油膩。
側柏散
白話文:
雜證
平和飲子:新生兒每日可服用。人參、茯苓、炙甘草、升麻各一份,加水一白盞煎至一合。半月以來,隨時服用,哺乳母親忌食油膩食物。滿月及百日後,酌情增減用量,若體寒加白朮,發熱加(藥名缺失),各半錢。
另一方:治孩子臍部不乾燥。煅白礬一錢、龍骨一份,研成細末,加少許麝香,每次用藥粉擦拭臍部,並用布包裹,避免吹風。
青木香散:治孩子陰囊或像疝氣一樣腫脹。炙狐陰一支、炒蒺藜、地膚皮、昆布、炒枳殼、炒槐子各一份,研成細末。一歲到兩歲的孩子,空腹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
另一方:治孩子蛔蟲咬噬心痛,伏地,吐清水痰涎。檳榔、苦楝根、炒鶴蝨各半兩,研成細末,空腹用熱茶送服一錢,可根據情況增減用量,忌食黏膩食物。
杏仁丸:治孩子口渴,這是蛔蟲引起的。杏仁(去皮)、膩粉各一份,研成細末,做成小丸子,空腹用米湯或茶水送服兩丸。
另一方:治孩子身上出現紅色遊走性腫塊,像丹毒一樣,煩渴,全身長紅疹,發熱。綠豆粉、鉛白霜研細,用蕓薹(油菜)汁調和塗抹。
另一方:鉛霜的製作方法:將鉛片打薄,挖坑,將鉛片放入坑中,用杵夯實,填滿醋,用鉛片蓋好,放置一夜取出,霜狀物如珠子大小,再與藥物混合使用。如果煩渴,服用解熱飲子。
另一方:麥門冬、小蘆根、竹葉、搗碎的乾葛、漏蘆、犀角屑,加水四合,藥物半兩,煎成一合,不論飯前飯後,慢慢服用。
硝石散:治孩子身上無緣無故腫脹,皮膚發紅發熱。硝石、大黃、綠豆各等份,研成細末。每次使用時,根據腫脹大小取適量,用莙薘根研磨的汁液調和塗抹在腫脹處。如有惡性腫物,需觀察是否有膿點,用膏藥貼敷,四周用藥粉燻之。若無莙薘根,可用雞蛋清或車前草根葉代替。
另一方:治孩子胎中受風,長大後全身奇癢,像疥瘡或飢飽引起的癢瘡。蔥白、硝石、臭黃、硫黃各等份,加半兩油燒熱,加少許蠟,先將三莖蔥白切細,油熱後放入蔥白研磨,再加入硫黃、臭黃、硝石繼續研磨,趁熱塗抹。
茴香散:治孩子眼睛發紅,伴隨胎熱,以及疳積導致流淚增多。茴香、陰乾的冬青膽、生甘草各等份,研成細末。每次洗眼時,取藥粉一份,加水一盞,煎煮十沸後,溫熱洗眼。孩子長大後,可按藥物與水的比例增加用量。
引子方:孩子洗眼後,可服用此方。知母、黃芩、青葙子、地膚子、秦皮、車前子、山梔子、獨活各等份,加水五合,煎成二合,去渣溫服,忌食辛辣食物。
另一方:治孩子耳聾流膿。燒過的半兩白礬、龍骨、燒過的鉛丹各一份,麝香少許,研成細末,用棉花包裹竹籤探出膿液,再用黃豆大小的藥粉敷在患處,用棉花塞住,避免吹風。
另一方:治小兒耳聾流膿。制石硫黃研成細末,塞入耳中,一日一次。
另一方:治孩子小便不通。茯苓、通草、冬瓜子、車前子各等份,加水四合,藥物半兩,煎成一合半,分兩次服用,忌食油膩食物。
側柏散:(配方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