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顱顖經》~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疳痢證治

上為末,吹鼻當有黃水出,忌甜物。

胡黃連丸

治孩子熱疳。

胡黃連,蟾酥(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綠豆大。五歲熱水下二丸。

調中丸

治孩子諸疳,或熱攻衝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羸瘦,不吃乳食。

柴胡,茯苓,人參,木香,桂心,大黃(濕紙裹煨),枳殼(麩炒,去皮瓤),甘草(炙),鱉甲(醋炙,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歲兩丸,至五歲三丸,熱水下,忌如常。

地黃煎方

治孩子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干。

生地黃汁(五兩),蟾酥,生薑汁,蜜(各一兩),鹿角膠(半兩)

上先將地黃汁安鍋內,慢火煎,手不住攪,約五六沸下酥,又五六沸下蜜,次下膠,又下薑汁,慢火煎,候如稀餳,即住火。每食後兩度,共與一匙頭,忌毒物。

又方

治孩子疳蝕口齒,齒齦宣露,臭穢不可近。

葶藶(炒),胡桐律(等分)

上為末,以臘月豬脂調。微煎作膏。取柳木箸子綿裹,微微搵藥時烙。

又方

治孩子疳蝕唇鼻及諸瘡。

硫黃,乾漆,文蛤

上等分燒灰,稍煙盡,研為末,入麝香少許,以帛拭瘡膿後,用藥乾摻之立效。

又方

治孩子初患諸色痢及微有疳氣。

上用枳實,不限多少,炒令黑,拗破,看內外相似,為散,空心米飲下半錢,以歲加減服之,忌如常。

又方

治孩子赤白痢。

阿膠,赤石脂,枳殼(麩炒),龍骨,訶子(炮半熱,去核,各半兩),白朮(一分)

上為末,一歲二歲空心米飲下半錢。

又方

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膿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

青木香(一分),黃連(半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歲以上空心熱水下一丸,三歲五歲服二丸。藥性熱者,不宜多服,忌生冷。

溫脾散

治孩子水瀉利並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頻吐。

附子,乾薑,甘草(炮,銼。各半兩),白朮(一兩)

上為末,空心米飲下半錢,忌鮮魚毒物。

白話文:

疳痢證治

將藥磨成粉末,吹入鼻中,會有黃色液體流出,忌食甜食。

胡黃連丸

治療兒童熱性疳疾。

胡黃連、蟾酥(各等份)

將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五歲兒童每次用熱水送服兩丸。

調中丸

治療兒童各種疳疾,或因熱邪攻心,肺氣急促,晝夜盜汗,日漸消瘦,不吃奶也不吃食物。

柴胡、茯苓、人參、木香、桂心、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烤)、枳殼(麩炒,去皮瓤)、甘草(炙甘草)、鱉甲(醋炙)(各等份)

將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歲服兩丸,五歲服三丸,用熱水送服,忌食生冷。

地黃煎方

治療兒童疳勞,肺氣熱盛導致咳嗽,四肢日漸消瘦,心肺功能虛弱。

生地黃汁(五兩)、蟾酥、生薑汁、蜂蜜(各一兩)、鹿角膠(半兩)

先將生地黃汁放入鍋中,小火慢煎,不斷攪拌,大約煮沸五六次後加入蟾酥,再煮沸五六次後加入蜂蜜,然後加入鹿角膠,最後加入生薑汁,繼續小火慢煎,直到藥液如同稀稠的糖漿,即可停火。每次飯後服用兩次,每次服用一匙。忌食毒物。

另一方

治療兒童疳疾腐蝕口腔牙齒,牙齦外露,臭氣熏人。

葶藶(炒)、胡桐律(等份)

將藥磨成粉末,用臘月豬油調製,微煎成膏。用柳木筷子裹上棉花,沾少許藥膏輕輕烙患處。

另一方

治療兒童疳疾腐蝕嘴唇、鼻子及其他瘡瘍。

硫黃、乾漆、文蛤

將以上藥物等份燒成灰,稍待煙氣散盡,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先用布擦拭瘡瘍膿液,然後將藥粉撒在患處,效果很快。

另一方

治療兒童初患各種痢疾及伴有輕微疳氣。

使用枳實,用量不限,炒至黑色,掰開,觀察內外顏色是否一致,研成粉末,空腹用米湯送服半錢,根據年齡增減用藥量,忌食生冷。

另一方

治療兒童赤白痢疾。

阿膠、赤石脂、枳殼(麩炒)、龍骨、訶子(炮製至半熟,去核)(各半兩)、白朮(一分)

將藥磨成粉末,一歲或兩歲兒童空腹用米湯送服半錢。

另一方

治療兒童寒毒引起的疳痢,白膿、疳靛(一種病症),日漸消瘦,不吃食物,腹痛。

青木香(一分)、黃連(半兩)

將藥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一歲以上兒童空腹用熱水送服一丸,三歲到五歲兒童服兩丸。藥性偏熱,不宜多服,忌食生冷。

溫脾散

治療兒童水瀉、腹瀉以及脾胃虛寒,吃奶或食物不消化,吃奶後頻頻嘔吐。

附子、乾薑、甘草(炮製,切碎)(各半兩)、白朮(一兩)

將藥磨成粉末,空腹用米湯送服半錢,忌食鮮魚及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