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顱顖經》~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疳痢證治

保童丸

治小兒孩子諸色疳候,或腹內虛脹,驚癇頭髮立,常咬手指。脊疳,疳勞,臂脛細弱,行立不得,及鼻下常赤,清涕涎流不止,舌上生瘡。腦疳,口疳,腹上筋脈青。

虎睛(半支),硃砂,麝香(各一錢),龍腦,牛黃,巴豆,芎藭,桔梗,枳殼,檀香蕉,茯神,人參當歸,羌活,代赭,鶴蝨,白朮(各半兩)

上為細末,下香、砂、巴豆令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一歲至五歲每日一丸,十歲每日三丸,並空心米飲下。但稍知,孩子病甚,即加藥與之。孩子未效,奶母忌生冷、油膩、炙煿、毒魚、大蒜、米醋。

又方

治孩子疳痢,諸色疳,並一十五病狀:一腹大,二皮膚黑黃,三骨節粗,四眼赤,五口赤,六鼻中生瘡,七頭髮黃,八咬指甲,九愛吃土,十愛吃甜物,十一身熱,十二頭大,十三臍凸,十四項細,十五面無光,並宜常服保童丸方。

硃砂(半分),牛黃,麝香,蟾酥(各少許),阿魏(二分)

上先將硃砂於淨器中,研如粉,入諸藥一時,以蒸餅為丸,忌羊血、生冷等。

又方

治孩子疳氣,或腹肚脹上筋脈,頭大項細,吃物不知足,夜中即起,腹內長鳴。

大黃(一兩),陳橘皮(二兩,酸醋二合,浸兩日,曬乾),蜣螂(二十個,去翅足子,熱燒醋,安之以杯,蓋地上去火毒,候冷取出,炒過)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熱水下十丸,忌如常。

紫雪丸方

治小兒五疳,兼腹肚虛脹,疳氣煩悶,或時燥渴。

大黃,黃連,代赭(各二分),硃砂,麝香(各少許),杏仁(去皮尖,別研),肉豆蔻,巴豆(去皮,以冷水浸,別研,各一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赤豆大。每服空心米飲下一丸,五歲十歲只可服五丸,臨時加減,忌生冷、油膩、炙煿。

硃砂丸

治孩子疳痢,辨蟲顏色,定吉凶。

硃砂(半石蓮大),阿魏(如硃砂大),蝙蝠血(三兩滴),蟾酥(少許)

上為細末,和少許口脂調,先以桃柳枝煎湯浴兒,後看小兒大小,以綠豆大填兒臍中,後用紙片臍中貼之,用青衣蓋兒,看蟲出來,黃色者輕,青黑色重。

青黛散

治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癢。

青黛(一錢),蘆薈,地龍(各半錢),硃砂(一字匕),瓜蒂(半錢),細辛(一錢),宣連(半錢)

上為細末,和合吹鼻中,入麝香少許。

保童丸

硃砂,麝香,新蟾酥(各等分)

上研合成劑,合子內盛,丸如麻子大。又於一合子內浸一丸,以箸頭點入鼻中,亦名問命丸。但孩子病甚,即與吹之,或得七噴,可以治之;五噴即甚;三噴必死矣。此不可深著水浸,臨時入水亦不畏。

蓋腦散

治孩子腦疳鼻癢,毛髮作穗,面色赤。

地榆(炙),蛤蟆(燒,各一分),蝸牛殼(二十一個),青黛,石蜜(各二分),麝香(二大豆許)

白話文:

疳痢證治

保童丸:

治療小兒各種疳症,例如肚子空虛脹痛、驚癇、頭髮豎立、經常咬手指;脊椎、四肢瘦弱,無法行走站立;鼻下經常發紅、流清涕不止、舌頭上長瘡;腦疳、口疳、腹部筋脈青色等症狀。

藥方組成:虎睛(半支)、硃砂、麝香(各一錢)、龍腦、牛黃、巴豆、芎藭、桔梗、枳殼、檀香、茯神、人參、當歸、羌活、代赭、鶴蝨、白朮(各半兩)。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硃砂、麝香、巴豆混合均勻,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一歲到五歲,每日一丸;十歲,每日三丸;空腹用米湯送服。如果孩子病情嚴重,可以增加藥量。若孩子服用後無效,奶母應忌食生冷、油膩、燒烤、有毒的魚類、大蒜、米醋。

另一方:

治療小兒疳痢及各種疳症,以及十五種症狀:一、腹部膨大;二、皮膚黑黃;三、骨節粗大;四、眼睛發紅;五、口腔發紅;六、鼻中長瘡;七、頭髮發黃;八、咬指甲;九、愛吃土;十、愛吃甜食;十一、身體發熱;十二、頭大;十三、肚臍突出;十四、脖子細;十五、臉色無光。 此方建議常服保童丸。

藥方組成:硃砂(半分)、牛黃、麝香、蟾酥(各少許)、阿魏(二分)。

製法:先將硃砂研磨成細粉,再加入其他藥材,用蒸餅做成丸藥。

禁忌:忌食羊血、生冷食物。

另一方:

治療小兒疳氣,症狀包括腹部脹痛、腹部筋脈凸起、頭大頸細、食慾不振、夜間啼哭、腹內鳴響。

藥方組成:大黃(一兩)、陳橘皮(二兩,用兩合酸醋浸泡兩日,曬乾)、蜣螂(二十個,去翅足,用熱醋煮沸,用杯子盛裝,蓋上,去除火毒,冷卻後取出,炒乾)。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日空腹用熱水送服十丸。忌食如常。

紫雪丸方:

治療小兒五疳,以及腹部虛脹、疳氣煩悶、口乾舌燥等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黃連、代赭(各二分)、硃砂、麝香(各少許)、杏仁(去皮尖,單獨研磨)、肉豆蔻、巴豆(去皮,用冷水浸泡,單獨研磨,各一兩)。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蜜做成赤豆大小的丸藥。

用法:空腹用米湯送服一丸,五歲到十歲,每次服用五丸,可根據情況增減藥量。忌食生冷、油膩、燒烤食物。

硃砂丸:

治療小兒疳痢,根據蟲子的顏色判斷病情吉凶。

藥方組成:硃砂(半石蓮大小)、阿魏(如硃砂大小)、蝙蝠血(三兩滴)、蟾酥(少許)。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少量口脂調和,先用桃柳枝煎水給孩子洗澡,然後根據孩子的大小,將藥粉用綠豆大小的量填入孩子的肚臍,再用紙片貼住肚臍,用青布蓋住,觀察蟲子排出,黃色者為輕症,青黑色者為重症。

青黛散:

治療小兒鼻流清涕,鼻下發紅發癢。

藥方組成:青黛(一錢)、蘆薈、地龍(各半錢)、硃砂(一字匕)、瓜蒂(半錢)、細辛(一錢)、宣連(半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後吹入鼻中,加入少許麝香。

保童丸(另一方):

藥方組成:硃砂、麝香、新蟾酥(各等分)。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將一丸藥浸入器皿中,用筷子尖蘸取藥液點入鼻中,也稱作問命丸。

用法:如果孩子病情嚴重,可以直接將藥粉吹入鼻中,七次可治癒,五次則病情嚴重,三次必死。此藥不可長時間浸泡在水中,臨時用水也不怕。

蓋腦散:

治療小兒腦疳、鼻癢、頭髮豎立、面部發紅。

藥方組成:地榆(炙)、蛤蟆(燒,各一分)、蝸牛殼(二十一個)、青黛、石蜜(各二分)、麝香(二大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