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小兒腹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小兒腹脹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小兒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積食停滯等原因引起的腹部脹滿、疼痛等症狀。
小兒腹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腹部脹滿,可為全腹脹滿,也可局限於右上腹或左上腹。
- 腹痛,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可為隱痛、鈍痛或脹痛。
- 食欲不振,可伴有噁心、嘔吐。
- 大便不暢,可為便秘或腹瀉。
- 精神萎靡,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細弱。
小兒腹脹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可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停聚而形成腹脹。
- 脾胃虛弱,小兒脾胃功能較弱,如果飲食不節,或過度勞累,可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停聚而形成腹脹。
- 積食停滯,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如果飲食不當,或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可導致積食停滯,阻礙脾胃運化,水濕停聚而形成腹脹。
小兒腹脹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飲食調理:小兒腹脹患者應注意飲食調理,宜清淡易消化,少食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
- 藥物治療:小兒腹脹患者可服用中醫中藥治療,常用藥物有香附、木香、陳皮、砂仁等。
- 針灸治療:小兒腹脹患者可通過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天樞、中脘等。
- 按摩治療:小兒腹脹患者可通過按摩治療,常用手法有揉腹、按摩腹部等。
小兒腹脹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如果治療不當,可導致腹脹加重,甚至引起其他併發症。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腹脹症狀時,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六君子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腹脹,飲食後即瀉,手足逆冷,此脾氣虛寒也,先用人參理中丸,後用六君子湯而愈。」
肥兒丸
- 1.《仁術便覽》:「一方,小兒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