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住丸

DI Z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脾經 28%
肝經 28%
大腸經 14%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抵住丸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消積化滯的功效。皁莢味苦、辛,性寒,具有破氣消積、行水消腫等作用。

皁莢可治療食積停滯、腹脹腹痛、瀉痢等症狀,其破氣消積的功效能有效幫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積滯。

此外,皁莢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抵住丸方劑中加入皁莢,旨在消食化積,利水消腫,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抵住丸中加入蒼耳,主要是利用其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蒼耳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外襲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蒼耳可以有效地疏散風寒,通暢鼻竅,緩解疼痛。

此外,蒼耳還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對於鼻炎、鼻竇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在抵住丸中加入蒼耳,可以加強其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效果,更好地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抵住丸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瀉: 密陀僧性寒,味澀,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泄瀉不止等症。抵住丸本身也以治療泄瀉爲主,故以密陀僧收斂腸道,固護脾胃。
  2. 清熱解毒: 密陀僧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溼疹等症。抵住丸中可能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密陀僧可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抵住丸

抵住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皁莢、蒼耳、密陀僧。主要功效為:風邪引起的中醫疾病稱作「癇疾」。此外,抵住丸還可以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例如小兒驚風、疳積、痘瘡、瘡瘍、燒傷、燙傷等。

中藥皁莢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皁莢的主要成分為皁角甙、莢苷,具有溫熱身體、抗炎、鎮痛、抗菌、殺蟲等作用。

中藥蒼耳子

蒼耳子味苦辛、性溫,歸肺、肝經,具祛風散濕、止咳平喘、殺蟲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支氣管炎、哮喘、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蒼耳子的主要成分為蒼耳子甙、蒼耳子油,具有抗炎、抗菌、止痛、抗過敏等作用。

中藥密陀僧

密陀僧是一種中藥,具有多種功效,包括驅蟲殺蟲、止血、清熱解毒、固表止汗、消食化積、燥濕、利水消腫、外用等。它可以治療蛔蟲、蜣螂、蟯蟲等寄生蟲感染,止血、補腎益精,治療外感火熱之證和內生痰熱之證,固表止汗,治療氣虛或陰虛導致的汗出過多、動輒汗出等症狀,消食化積,治療小兒乳食不消、腹脹腹痛、吐瀉泄瀉等症狀,燥濕,治療小兒驚風、疳積、痘瘡等症狀,利水消腫,治療水腫、腹水等症狀,外用斂瘡生肌、收斂瘡瘍、止痛止血,可外用於瘡瘍初起、紅腫疼痛者;瘡瘍潰爛、膿水不止者;燒傷燙傷、皮膚潰爛者。

抵住丸的功效與作用

抵住丸具有祛風除濕、止咳平喘、殺蟲止癢、驅蟲殺蟲、止血、清熱解毒、固表止汗、消食化積、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抵住丸可以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支氣管炎、哮喘、皮膚瘙癢、濕疹、瘡瘍、蛔蟲、蜣螂、蟯蟲等寄生蟲感染、止血、外感火熱之證、內生痰熱之證、氣虛或陰虛導致的汗出過多、動輒汗出等症狀、小兒乳食不消、腹脹腹痛、吐瀉泄瀉等症狀、小兒驚風、疳積、痘瘡、水腫、腹水等症狀。

抵住丸的用法與用量

抵住丸的用法為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抵住丸的用量為每次1丸,一日3次。抵住丸的禁忌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抵住丸的副作用為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皮膚瘙癢等症狀。

抵住丸的注意事項

抵住丸在服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
  2. 胃腸道疾病患者慎用。
  3. 皮膚瘙癢患者慎用。
  4. 服用抵住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5. 服用抵住丸期間應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6. 服用抵住丸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
  7. 服用抵住丸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8. 服用抵住丸期間應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精神緊張。

總結

抵住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皁莢、蒼耳、密陀僧。抵住丸具有祛風除濕、止咳平喘、殺蟲止癢、驅蟲殺蟲、止血、清熱解毒、固表止汗、消食化積、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抵住丸可以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支氣管炎、哮喘、皮膚瘙癢、濕疹、瘡瘍、蛔蟲、蜣螂、蟯蟲等寄生蟲感染、止血、外感火熱之證、內生痰熱之證、氣虛或陰虛導致的汗出過多、動輒汗出等症狀、小兒乳食不消、腹脹腹痛、吐瀉泄瀉等症狀、小兒驚風、疳積、痘瘡、水腫、腹水等症狀。抵住丸的用法為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抵住丸的用量為每次1丸,一日3次。抵住丸的禁忌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抵住丸的副作用為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皮膚瘙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皂莢(燒存性)4兩,蒼耳根莖葉(曬乾)4兩,密陀僧1兩。
上為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30-40丸,1日2次,大棗湯送下。稍退,只服2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較強的祛風止痙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抵住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引永類方。 組成:皂莢(燒存性)4兩,蒼耳根莖葉(曬乾)4兩,密陀僧1兩。 主治:風邪癇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