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青湯
TONG Q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七十五引《聖惠》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銅青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銅青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而防風可以疏散表邪,止癢止痛,緩解皮膚瘙癢和疼痛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銅青湯中其他藥物,如苦參、地膚子等,多偏寒涼,而防風性微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藥物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銅青湯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黑豆性涼,味甘,入脾、腎經,具清熱解毒之效。銅青湯主治熱毒熾盛、咽喉腫痛等症,黑豆能輔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 補腎益氣: 黑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補腎益氣、滋陰養血之效。銅青湯在清熱解毒的同時,也可能導致脾腎虛弱,而黑豆則能補益脾腎,維持整體的陰陽平衡,使治療效果更佳。
銅青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銅青湯主治風寒襲肺、痰多咳嗽等症,杏仁的加入能有效潤燥化痰,宣肺止咳,輔助主藥發揮療效。
- 宣肺利氣:杏仁還具有宣肺利氣的作用,能促進肺氣流通,有利於痰液的排出。銅青湯中常加入一些具有收斂止咳作用的藥物,杏仁的加入則可以避免藥物過於收斂,導致痰液滯留,進一步加重咳嗽。
主治功效
銅青湯主治功效分析
**《奇效良方》與《証治準繩‧類方》**皆有記載「銅青湯」,主治「風眩赤眼」或「風赤眼」,亦可治療「風赤澀痛」。此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組成藥物的特性,針對眼部風邪所致的病症進行調理。
防風:其性辛溫,具有解表散風、祛風除濕之效。眼部病症若因風邪侵襲,易出現發癢、紅腫等症狀,防風可疏散體表之風邪,使邪氣外解,緩解眼部不適。
黑豆:雖名為「銅青」,但在此方中以黑豆代之,取其滋陰補腎、養血明目之功。風邪入眼,可能耗傷陰血,黑豆可補益精血,滋養眼部,從根本上改善眼部疾患。同時,黑豆亦具備一定的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眼部炎症。
杏仁:以其宣肺止咳、潤腸通便之特性,在此方中主要取其潤肺之效。肺主氣,肺氣宣發有助於氣血流通,使眼部氣血調暢。此外,杏仁亦可化痰,對於兼有痰濕之眼疾,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合來看,「銅青湯」之治「風眩赤眼」、「風赤眼」等症,主要通過防風疏散風邪,黑豆滋陰補血,杏仁潤肺通竅,三藥合用,使風邪外散,陰血得養,氣機調暢,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古籍中提及「如痛者加當歸數片」,則意在針對疼痛較劇者,通過當歸之補血活血之效,以緩解疼痛,加速病情好轉。
此外,此方以「新汲水浸」,「湯瓶上頓令極熱」後洗之,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運用。熱水有助於藥效的滲透,使藥物能更好地作用於眼部,達到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寸許,銅青黑豆大1塊,杏仁2枚(去尖不去皮)。
如痛者,加當歸數片。
上切細,於盞中新汲水浸,湯瓶上頓令極熱。
乘熱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銅青湯,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五引《聖惠》。 組成:防風1寸許,銅青黑豆大1塊,杏仁2枚(去尖不去皮)。 主治:風瞼,青赤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