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疔酥信丹

消疔酥信丹

XIAO DING SU XI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7.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0%
胃經 40%
肝經 20%
脾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消疔酥信丹方劑中加入信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解毒消腫: 信石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疔瘡腫毒、毒熱熾盛所致的紅腫熱痛、潰爛流膿等症狀,信石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毒,緩解疼痛。

2. 收斂生肌: 信石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潰瘍傷口癒合。對於因毒熱侵犯導致的潰瘍傷口,信石能收斂傷口,防止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消疔酥信丹方劑中加入信石,既能解毒消腫,又能收斂生肌,有助於治療疔瘡腫毒。

消疔酥信丹方中包含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消疔酥信丹多以辛涼解毒為主,加入大棗可緩和藥性,防止過於寒涼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大棗能健脾和胃,促進藥物吸收,並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增強藥物治療疔瘡的效果。同時,大棗還具有解毒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消疔酥信丹中加入赤沙糖,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增強藥效: 赤沙糖性甘,味甜,入脾、胃經,具有益氣補血、生津潤燥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例如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配合,可緩解藥物的苦寒之性,避免損傷脾胃。

二、改善口感: 赤沙糖的加入,可以改善中藥湯劑的苦澀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服藥的依從性。

總而言之,赤沙糖在消疔酥信丹中發揮著輔助藥效改善口感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疔酥信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疔瘡、癰疽發背」,屬外用消散疔毒之方。中醫認為,疔瘡多因火毒蘊結、氣血壅滯而成,發病急驟,易走黃(敗血症),故需速效攻毒斂瘡之藥。本方藉由腐蝕消腫、拔毒外出之性,使疔頭消散,防止毒邪內攻。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杜酥米末分(即蟾酥)
    辛溫有毒,具強效攻毒消腫、止痛開竅之功。《藥性論》載其「治惡瘡、疔瘡」,可迅速消散疔毒,截斷病勢。其局部刺激作用能促進瘡毒外透。

  2. 白砒(白信石)
    辛熱大毒,具強烈腐蝕性,《本草綱目》言其「蝕癰疽敗肉」,能直攻疔頭,化腐殺蟲。此處用白砒(非紅砒)取其純性,透毒力更專。

  3. 黑棗肉與赤砂糖

    • 黑棗肉甘溫,黏潤緩和,可調和白砒、蟾酥之峻烈,減其刺激性,並助藥物黏附患處。
    • 赤砂糖甘溫,能活血化瘀,《本草備要》指其「利血解毒」,協同蟾酥行散瘡毒,亦能緩和砒石毒性。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機理

全方以「蟾酥+白砒」為君,一者開竅透毒,一者腐蝕拔根;輔以黑棗、赤砂糖為佐使,既調和藥性,又維持局部藥效持久。其外用機理如下:

  • 腐蝕拔毒:白砒直接蝕壞疔頭組織,使毒邪隨腐肉外脫。
  • 速效消散:蟾酥迅捷滲透,阻斷毒勢蔓延,達「截疔」之效。
  • 緩衝護膚:棗肉與糖減輕對周圍健康組織的損傷,避免過度刺激。

四、總結

此方為傳統「以毒攻毒」之代表,針對疔瘡急症設計,透過局部腐蝕與穿透力,使毒聚之処迅速瓦解。然其毒性強烈,須嚴格外用於患處,絕非內服之劑。其配伍體現中醫「峻藥緩用」之思路,以甘緩制毒性,而增療效。

傳統服藥法


杜酥米末分,白砒5分(即白信石,若用紅砒不效),黑棗肉3錢,赤砂糖3錢。
上為泥。
凡治生疔,先將生薑擦患處,以開皮毛,或挑破瘡頭,然後用藥1小塊,塗於疔頭之上,自可消散。
切勿入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疔酥信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消疔酥信丹, 出處:《吉人集驗方》卷下。 組成:杜酥末6分,白砒5分(即白信石,若用紅砒不效),黑棗肉3錢,赤砂糖3錢。 主治:疔瘡,癰疽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